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6年第10期(总第226期)->代表之声->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河北代表团
  河北是教育大省,但不是教育强省,教育发展水平和京津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生均财政投入相对较少,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是一项十分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京津冀三地联动、深入合作,需要建立国家层面的保障制度和协调机制,加强对协同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真正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着力破解制约教育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缩小三地发展差距,在更高层次上打造区域整体发展新优势。建议国家成立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小组,加强对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二)加大倾斜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议国家考虑河北人口大省、教育大省、财政收入下滑的实际,加大对河北教育的投入力度,利用1~2年时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5年达到京津水平,缩小三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促进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采取措施提升河北高校办学水平。在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中选择1~2所高校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加大对河北现有省部共建高校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协调教育部驻京津直属院校对河北省12所重点骨干大学进行对口帮扶;大幅度增加河北省高校本科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计划数量,2017年本科生和博士生招生计划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争取与天津持平;驻京津部分高校在河北建分校或者合作办学。
  (三)创新体制机制。一是创新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形成优质资源供给的分享合作机制,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人口迁移步伐。二是探索京津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构建突破办学地域、有利于产业互补的模块教学方式及教学实习贯通的培养方式,提升职业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干部教师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并建立长效机制。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在教育规划编制、招生制度改革、招生计划安排等方面建立对话机制,为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