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6年第10期(总第226期)->代表之声->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郭淑芹
  面对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河北省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凭借着承接优质医疗资源的优越地理位置,找准定位,在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过程中利用好地域空间、资源环境等优势,实现医疗卫生崛起,很值得期待。为此建议如下:
  一、打破京津冀三地行政壁垒,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打破“一亩三分地”的观念,不能各自为政,必须制定统一的规划,明确三地的权利义务,规范协同发展规划落实的保障措施。这就必须从国家层面,而不是三地自身角度,制定真正有利于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国家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规划。建议国家增加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保障规划落实和推进。
  二、三地四方合力推进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首都存在大批的国家委属、部属医疗机构,这些机构不属于北京市管辖。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是北京、天津和河北三个地方的协同发展,缺乏了“国家队”的介入,协同发展就缺少了一大支撑。没有“国家队”的介入,北京的资源可供疏解的并不太多。建议国家协调委属、部属医院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了解掌握委属、部属及部队直属医院医疗资源疏解的意向和计划,并落地河北。
  三、加大对河北优质医疗资源的支持力度。相比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疏解非首都功能,缓解大城市病,河北需要的是优质医疗服务。只有通过适当方式提升河北优质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才能够把患者留在当地就医,从根本上实现疏解北京的目标。同时,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随之外迁的北京居民也需要和北京同质的医疗服务,如果不能够提供与北京同质的优质医疗服务,也将影响和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体推进。
  支持河北省建设一批医学中心。支持将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建设成为国家级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第四医院建设成为国家级骨科和肿瘤专科区域医疗中心,提供代表国家级先进水平的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服务等;依托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建设全省口腔专科医疗中心,依托河北省儿童医院建设全省儿童疾病医疗中心,依托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建设全省精神疾病医疗中心,依托河北省中医院建立全省中医医疗中心。
  对河北实施对口合作。组织国家部属医院、北京市属医院、天津市属医院与河北省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和革命老区的县级医院建立一对一的固定合作关系。
  支持河北省医学人才培养。国家支持京津医疗卫生机构为河北省进行免费医学人才培养,加大进修力度。
  四、加大对河北省新农合资金投入。在新农合筹资标准方面,河北省与京津差距较大。2015年河北省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为380元,其中中央财政216元,地方财政164元。而北京、天津新农合(医保)政府补助分别达到1040元和670元,政府补助资金主要由当地财政负担。建议国家加大对河北省新农合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力争3年左右达到北京、天津新农合(医保)平均补助标准。
  五、加大对河北健康扶贫财政支持力度。针对河北省相对京津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财政较为困难的现实,建议国家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大中央资金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力度,扶持燕山太行山和黑龙港流域两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尽快补足短板,填平凹地。根据国家京津冀整体对接战略,河北省确定了一批医疗卫生协同发展重点项目,急需京津的积极响应,急需衔接三地的推动力,这需要国家层面来协调。
  六、大力支持河北“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支持河北省着力打造安国中药都,建设石家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现代中药产业聚集区。大力发展以中药为基源的保健品、功能食品、日用品和化妆品等绿色产品。支持河北省建设医养结合机构,提供政策支持。逐步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七、大力支持河北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国家支持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区域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与协同服务,搭建京津冀区域卫生计生信息平台,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着力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实现京津冀区域内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办理,进一步促进现代医疗服务模式全方位创新。
栏目责编:薛兰英
投稿邮箱:xuely@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