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的环保情怀 |
|
◎辰岚 |
环保之路,吾道不孤。为了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长期以来,燕赵大地涌现出一大批致力环保事业,热心环保公益活动,带头践行环保行为的先进人物。其中,就有许多是退休老人。他们在为后辈们创造更多“生态希望”的道路上,身体力行,发挥余热,带头将“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种子植入人们的心中。 师彦文: 愿为环保奉献余生 师彦文老人是一名社会环保志愿者,同时担任老年环保义务监督员,自退休后主动投入到维护生态平衡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保护队伍中,自发成立了西柏坡爱鸟协会,并从2009年开始创作环保科普漫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为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贡献。在2013年第二届石家庄生态日活动期间,师彦文老人被评为“石家庄市生态文明使者”。 “我特别怀念自己儿时经常可见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雨后彩虹和夜间‘银河’,但现在却是无法看到了。我很痛心,希望能通过个人的行为来带动全民参与环保的热情。”聊起他参与公益环保活动的初衷,师彦文这样说。 从工作岗位退休后,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师彦文就产生了要为环保事业做点事的想法。在初期,他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如添置盛废水器皿节约用水、双面用纸、垃圾分类、公交出行等。不仅如此,师彦文老人还把环保理念传递给身边人,教育和影响身边人改变不良习惯,动员家里吸烟的人戒烟,关掉公共区域长明灯,不浪费水资源。渐渐地,师彦文渴望影响到更多的人,让环境保护成为“全民行动”。他考虑再三,决定充分发挥自己爱好写作绘画的专长,开办以环保为主题的漫画展览,将枯燥、专业化的法律条文通过生动活泼的漫画形式进行展示和解读,让更多的人看到严峻的环保生态形势,从而投入到环保生态活动中来。 2009年,他筹划了第一个环保生态活动——与大千世界共鸣——绿色生态花鸟画展,从全世界28目、174科、9000多种鸟中,按每科选一种,配上花卉和文字说明,组织十几个老年工笔画爱好者,绘制了200幅精美花鸟画作品,制成展牌。除参加“世界环境日”“全国爱鸟周”“科普日”等活动外,还走进了社区和校园。 至今,师彦文已举办了环保生态科普、环保法律法规、新环保法漫画解读等8个主题展览,制作展牌2000多块,投入资金3万多元,先后在石家庄各县(市、区)的厂矿、学校、机关、社区、公园、广场等地展出200多场,受到广大民众赞誉和各级领导的肯定。环保部和省市有关部门还将展览作品印成书籍和画册,用于环保宣传。 “八年的环保生态活动,虽然付出了劳累和汗水,投入了一些资金,当看到广大民众,特别是小学生如饥似渴地观看展品时,我感到无比幸福。”师彦文为宣传环保累并快乐着。环保生态科普知识宣传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唤起民众认识环保、参与环保,才能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只要身体许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为环保事业添份力。”师彦文老人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唤起全社会的力量,唤起更多人参与环保的热情。 王惠远: 永做大海守望者 “恶浪翻腾风萧萧,精卫填海人投礁……了此一生雄心志,甘愿身做海中礁。”这是北戴河区退休美术教师王惠远老人13年前所写的《投礁人之歌》中的诗句。 “画家”“海洋工程师”,在名片上,王惠远仅用了这两个关键词介绍自己。 自1997年起,王惠远用一颗属于画家的浪漫的心,致力于秦皇岛北戴河环境的改善,实实在在地干了一件“海洋工程师”应该干的事——“以画养海”,十几年里,先后投资300多万元人民币建造人工礁场吸引鱼类洄游繁殖。 在他的努力下,消失多年的梭子蟹重回北戴河海域,曾经在北戴河绝迹的多种洄游鱼类开始重新在这里繁衍生息。 如今,因为老伴身体不好需要照顾,80岁的王惠远几乎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再作画投礁,为此,他以“白送”的方式将300亩礁场中的200亩陆续托付给渔民自营。在这样豁达的背后,是他守望大海的一片痴情。 王惠远自幼生活在北戴河海滨。提起故乡的海,王惠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大海抚育了一切生灵,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大海,不保护大海”。然而,20年前的一份调查显示,北戴河地区的洄游鱼类因为灭绝性捕捞已经“失踪”了26种。王惠远决定,要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人工渔礁的原理是将石头投入海里后层层叠起,形成海底的突出物,既能使海水在这里产生涡流,还能因阻流作用形成上升流,将海底的营养物带到中上层,为浮游物的繁殖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使石块的表面和空隙间滋生大量的藻类、贝类和甲壳类小动物,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营造繁衍生息的场所。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王惠远产生了自费人工投礁的想法。 人工投礁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中,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和浪漫。1997年冬天,王惠远开始了第一次试验性投礁。由于缺乏经验,选址不佳,花费3万多元第一次投进去的400多立方米的石头,第二天就被4条外地大船给破坏了,王惠远非常心疼。但他却没有回头,“失败了不要紧,咬咬牙咱还接着干”。随后,他拿出了家里全部36万元积蓄,与另外5位朋友一起凑了60万元,开始了第二次投礁。1999年春天,当家里没了积蓄时,王惠远又拿出卖画所得,投入了几千立方米礁石。 2000年夏天,王惠远惊喜地发现,礁石上长出了很多海藻,吸引了大量的海洋鱼种在这里争抢地盘,一度在北戴河不见了踪迹的冷板鱼和白眼鱼等稀有鱼种悄然现身,消失了十几年的梭子蟹也重新来到这里定居。秋季,看到当地渔民有了沉甸甸的收获,王惠远开心地笑了。 十几年来,王惠远用卖画所得以及多方筹资,向大海中投放了近两万立方米石料,为鱼儿建造了一个300亩的“产房”。每年5月,他都要带着他上一年积蓄所换来的海参、鱼、蟹苗驾船出海,为海洋牧场“增丁添口”。 说起这么多年的收获,王惠远感触最多的是投礁给周围人带来的变化。往日的海域环境明显改善后,海洋生物的物种丰富了许多,渔民从中得到了很多实惠,甚至有人开始纷纷效仿老人投礁。 说起自己的心愿,老人忧心忡忡地表示,目前海洋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他希望从政府部门到市民个人,每个人都能重视和保护好我们身边珍贵的海洋资源,大家共同努力让家乡这片海越来越美丽,越来越丰饶。 张海禄: 用行动传播环保理念 3月12日是植树节,这天一大早,石家庄小壁林区相继驶来了20多辆老年代步车,车上下来了20多位老人,都戴着红色的“环保监督员”袖章,手执铁锨,兴致勃勃地来到植树点,搬树苗,挖坑,栽树苗,填土,一个个精神抖擞,干得热火朝天。在种树之余,他们还拿着大编织袋,随手捡拾散落在各处的垃圾。他们是石家庄市老年义务环保监督大队的成员,今年已经是连续8年到小壁林区来参加义务植树了,队长就是71岁的张海禄。 十多年前,张海禄从石家庄钢厂退休了,孝顺的女儿为他买了辆老年代步车,闲来无事到处走走,观光山水,享受生活。有一天,他开车在外面观光游玩的时候,却发现路上出现成堆的垃圾,俯首望了下周边的河水,早已没有了原本的清澈,灰蒙蒙的天让赏景的心顿时沉重起来,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去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从那以后,他常去人多的场所宣传环保知识,从社区到学校,一步步的向外扩散。 2010年,张海禄加入了石家庄城管义务监察队,帮助监督城市违规建筑及不合法摊位,制止垃圾随意倾倒的不文明行为。几年的义务监督经历提高了他对环保的关注度,经常读书看报、关注环境新闻,尤其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2012年3月的一天,在与友人马志学闲谈环境保护时,两人的环保情结碰出了火花,都想为环保做点什么。他们认为应该在环保领域也建立一支义务监督的队伍,影响更多的人参与环保。他们的想法得到了石家庄市环保局的支持,并帮助他们与石家庄环境执法综合支队取得了联系。2012年6月,“石家庄市老年义务环保监督大队”正式成立了,并由石家庄市环保局颁发了“上岗证”。这是河北省会首个公众自发组建的环保队伍,成员均是对环保有热情的退休的老人。 为了出行监督方便,他们纷纷自费购买了老年代步车,贴上了市环保局准许的“环保监督”字样,开展宣传环保活动,监督污染行为。虽然每月需要自费解决300多元的费用,但他们的环保热情却没有丝毫减退,而是自发交起了会费,用于活动宣传资料、横幅及工具等物品的花销。 “我们的队伍特别醒目,都带着市环保局给我们颁发的‘环保义务监督员’聘书。另外,照相机、摄像机也是必备的,为了取证方便。”张海禄说,他们经常穿行在城区郊县,探访城市水源、空气污染情况,走到哪儿就监督到哪儿,发现有污染问题会及时向环保部门举报。面对近年来持续的雾霾天气,他们在街道、公园、社区等地点组织了多次环保宣传活动,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节能减排,保卫碧水蓝天。 每逢春季,老人们会一起结伴去植树;每逢周末,老人们还结伴到滹沱河湿地及太平河周边捡拾垃圾。“一些年轻人见到我们这些戴着红袖标的老头主动来捡垃圾,就不好意思再扔了,这也是我们唤起大家环保意识的一个做法。为改善石家庄的环境,我们要做政府的‘千里眼’‘顺风耳’,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张海禄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发动更多的人支持环保,参与环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