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
|
◎柏立席 |
每逢暑假,“招生诈骗”都进入高发期。在武汉某知名高校上了三年学,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学籍,两名山东学生在武汉再次遭遇招生诈骗。警方通报,嫌犯涂某和郭某已被抓获,经查,两人涉嫌诈骗10余名学生家长200余万元。办案人员提醒广大家长及考生,招生诈骗防不胜防,希望大家擦亮眼睛,以防上当受骗。 招生骗局,骗你没商量 一到暑期,一些中介组织和不法分子利用考生求学心切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或谎称自己是院校招生代理,或谎称与高校领导和招办人员有“特殊关系”,或故意混淆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进行招生诈骗活动。 还有一些骗子用不存在的“空壳大学”来骗取钱财。据报道,国家曝光60所虚假大学的招生诈骗活动,许多貌似“高大上”的大学,诸如“中国信息科技大学”、“华北工业大学”、“上海同济医科大学”、“广东科技管理大学”等。乍一听,校名都挺正规!可实际上,这些都是只有空壳网站,无实体校址的虚假大学。这些人打着大学的幌子,以伪造的学历文凭为诱饵,进行招生诈骗。 还有更离奇的,“上大学”后发现没有学籍,才知道上当受骗。2013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山东考生小张和小杜均未达到本科分数线。两人父亲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恩施男子涂某。在分别收取24万元“操作费”和3.75万元学杂费之后,涂某将两名学生带到武汉某知名高校上学,并安排他们住在校外的学生公寓。涂某承诺,两人毕业时可获得该校毕业证与学位证。上学期间,小张和小杜发现没有学号,但涂某以“入学途径不同”、“特事特办”等各种理由搪塞。 2016年年初,两人准备参加司法考试,却发现没有学籍,无法报名。家长们向学校核实,发现两个孩子根本不是该校学生,遂报警。 2016年6月18日,民警将涂某抓获。经审讯,涂某将同伙郭某供出。2012年,两人曾共同作案。此后,涂某撇开郭某,单独招收10名学生,诈骗约200万元。6月25日,郭某落网。 警方提醒,高考成绩公布后,招生诈骗进入高发期,考生和家长应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招生信息,切勿轻信花钱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避免上当受骗。 骗局大揭密 一年一度的高考招生工作已经开始,根据往年经验,每年高考、中考之后,是形形色色的招生诈骗案件活跃期,此类案件极易给考生家庭造成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社会危害性极大。 警方整理了非法招生人员的多种诈骗手段,分别给予提示,谨防家长、学生上当受骗。 1、花钱上好学校。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向考生或家长发送“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的虚假信息。警方提示: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收到的手机信息和网络消息,应多查证和咨询国家公布的正规报考咨询点或网站。 2、谎称有“内部指标”。行骗人谎称自己是高校招生人员或自己有“特殊关系”,明示或暗示可以帮考生拿到内部指标或计划外指标,索取指标费。警方提示:按规定各高校的招生计划都将向社会公布,不可能像招生骗子所说的,只要花钱就能搞到招生指标,所谓的“内部指标”都是骗局。另外,不管公办、民办高校,均已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统一管理,不存在计划外招生。凡未纳入统一招生计划的,均不能取得国家的电子注册。对待此类机构或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保留证据、及时报警。 3、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一些中介公司或个人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向家长承诺只要花钱就可以搞到指标。警方提示: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国家批准或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学校无计划乱招生就无法电子注册,国家也不予认可。而且自主招生首先要在高考前通过学校组织的测试,学校测试合格,还必须参加6月份的高考。所以自主招生并不是自由招生,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并不是花钱就能办到的。 4、“混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不法分子或中介故意混淆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等不同的学历教育之间、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区别,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部分办学机构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甚至一些中学教师也参与此类生源组织活动。警方提示:这些录取通知书不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入学”后也不会通过教育部门的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更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 5、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嫌疑人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加盖“公章”和“录取编号”,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银行账号内。由于伪造的录取通知书仿造正品印制,且印有招生办录取专用章,考生收到通知书后,如不仔细查看,很可能上当受骗。警方提示:按照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由招生学校根据省招办审核备案的录取名册发放,并加盖省招办录取专用章。考生拿到通知书后,可登录省招生考试信息网或到县市区招生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 6、以军校招地方生名义行骗。一些职业骗子冒充军校招生人员,号称有地方指标或“特招指标”、可以成为部队干部等谎言,欺骗考生和家长;有的运用高科技手段伪造军校印章、部队证件或虚构军校实施诈骗。警方提示:从2008年起,未经教育部和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共同批准,军队院校不得开办学历教育专业或按学历教育的学制、规格招收任何形式的地方委培生。军校与其他高校一样,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除收取国家规定的费用外,不会收取考生任何费用。 7、假借定向招生名义行骗。目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一般不安排定向招生,且定向招生人数、降分幅度也有严格限制,并不得收取“定向费”。如要报考定向生,在志愿填报时,考生必须填有定向志愿,无“定向志愿”则不可能录取为“定向生”。 8、利用查询录取信息时间差行骗。这类骗子熟知高考录取查询系统,通过查询功能了解录取情况,提前向考生提供录取信息,把正常投档录取说成是自己找关系和朋友花钱疏通关系录取,以此向家长索取钱财。 9、冒充高校招生“中介机构代理人”。国家严禁高校委托招生、中介代理招生,遇到此情况应当立即举报。 10、利用特长生加分名义行骗。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对特长生的加分相关部门有具体规定。一些不法分子以特长生可以加分为诱饵,通过提供假“特长生”资格证书等编织圈套,骗取家长钱财。 据悉,每年8月开始到9月中旬左右,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都开通高校资助热线电话,24小时专人值班,接受考生及家长反映问题。如果发现了弄虚作假的现象,可以电话举报。若情况属实,教育部会进行严肃处理。还可以写信反映情况,署上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有关部门会尽快调查处理并给与答复。另外,考生和家长还可以直接向学校及其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反映问题。 |
栏目责编:陆京慧 |
投稿邮箱:ljh@hbrd.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