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6年第13期(总第229期)->红叶->以爱的方式学会珍惜
以爱的方式学会珍惜
 
◎姜红伟
  我读过多遍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每一次读完之后,都能有一种新的感悟。杨绛先生那种对丈夫、对女儿的爱情与亲情,那种轻松自然的笔触,那种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豁达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我。听到老人家去世的消息后,我含着泪水,再次连夜读起《我们仨》,从中去感悟大师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杨绛先生的文字一向以随性、自然、冷静、理性而著称。她那经过思想沉淀的语言,看似简洁平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波澜起伏都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蕴含着强大的表现力。就像在《我们仨》这部长篇散文中,她从一位失去老伴和女儿的普通妇女的角度,从“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中,将浓重的悲哀和怀念娓娓道来。平淡、平静、平和的文字,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让我跟随她的回忆一起走过这个家庭所经历过的那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聚散离合。
  《我们仨》是2003年由杨绛先生于九十二岁高龄时所作,是纪念其先生钱钟书和爱女钱媛的传记。这本书记录了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学者家庭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成长跋涉。其间,有夫妻之情、儿女之爱,有思念有回忆。那是对幸福生活的永久纪念,也是对苦难生活的超越,是对生命的敬畏与体悟。
  《我们仨》以“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了整个作品的序幕。杨绛先生以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表现了这段深重的情感经历。杨绛先生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我们仨》虚实互补,虚实相生。以实笔写生,以虚笔写死,真切展示出杨绛生命中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一句平实的话语,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爱与刻骨铭心的痛楚和思念。是爱,使他们仨相聚在一个家庭,哪怕经历了战火、文革,也不曾离分。但又因世事无常,是疾病最终使他们仨阴阳相隔。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再次失去爱人的凄楚,使得老人孤独终老,只能用无尽的思念来延续爱与亲情,延续家的含义,以此来守护属于他们三个人的家园。
  重温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我含着泪水有了又一次全新的感悟,这位伟大的女性以她苦难并坚强的一生使我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家庭的温暖与幸福时,一定要学会珍惜,并以爱的方式!
栏目责编:陆京慧
投稿邮箱:ljh@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