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6年第14期(总第230期)->环球法治->国外严防电信诈骗
国外严防电信诈骗
 
  德国:银行帮你追回钱
  大年初一,一位老人在银行声称将得到国外基金会巨额分红,要向对方汇款1100美元(约合人民币6600元),3名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劝说了近3个小时才让老人放弃汇款。如今,越来越多的电信诈骗分子将目标锁定在孤寡老人这一群体。然而在德国,即使你的钱被骗走了,也能找回来。
  前不久,记者在打印个人银行账单时,发现账户自动汇出一笔120欧元(约合人民币989元)的款项。再看收款人,是一家自己并不知晓的公司。记者左思右想,才想起来可能是之前点击了一封广告邮件,于是拿着清单到银行咨询。银行工作人员安慰记者,只要收款人在德国,钱都能帮忙找回来。过了几天,记者发现那笔“丢失”的120欧元被打回账户。
  对此,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了缘由。原来,德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网络。所有人在银行开户都须实名登记,银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履行检验用户身份的手续,包括用户身份证、户口簿、家庭固定电话、工作单位等,并存档备案。同时,银行还要和用户签订“信用合同”。这样,就能轻松查出相关信息,并帮用户把钱找回来。
  同样,用户在签订手机、网络等合同时,也要实名登记,并签订“信用合同”。在特定的情况下,银行、网络、租房等公司会将用户的不良信息,报告给德国信用信息处理机构Schufa,所有德国人和德国公司在Schufa都有档案和评分。Schufa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家从记者账户中取钱的公司已被银行警告,也被Schufa机构扣了信用分。若再犯,该公司及其法人代表3年内将无法在银行开户,还可能被处以数万欧元的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青木)
  日本:给老人装防骗软件
  在日本,老人是电信诈骗分子眼中的“香饽饽”,老人们手中往往存有丰厚的积蓄,且辨识能力较弱,不法分子经常以“冒充亲人”、“银行工作人员提醒您重置密码”等手段诱骗老人汇款转账。
  据日本警视厅公布的资料显示,2011年,仅通过冒充亲人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就有4628起,损失金额高达约10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275万元),其中90%以上受害者是老人。诈骗分子令人防不胜防,为此,日本富士通公司和名古屋大学合作开发出一种“手机会话分析软件”,将迄今为止诈骗汇款内容中包含的所有关键词设定为危险词语,如交通事故、汇款等。同时,老人在受到重大打击时,语调会突然变高,该软件可基于关键词和语调变化等,综合判断老人是否可能正被诈骗。软件一旦发现老人处于被欺骗状态,手机会马上发出警报声,并在手机屏幕上显示提示语:这可能是诈骗电话,请注意!
  老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往往无法理性判断,情急之下就会按照诈骗分子的指示去做,这款防骗软件则扮演了“提醒者”的角色,让老人迅速冷静下来,确认信息真假,从而帮助老人守住钱财。(林夕)
  美国:“黑名单”网站堵住骗子
  在美国,每分钟至少有5通诈骗电话,数额从几美元到一生的积蓄,每年有成千上万的美国人被骗。
  几天前,记者就接到一个“市场推销员”打来的诈骗电话。对方告诉记者,若配合完成问卷调查,就能获得一张价值100美元(约合人民币600元)的超市购物券,结果信用卡信息被对方套走,几天后记者发现信用卡内少了一笔钱,便马上联系信用卡公司说明情况,追回了被骗走的钱款。
  面对无孔不入的诈骗行为,除信用卡公司及银行可以帮用户追回资金外,根据美国国会1991年通过的《电话消费者保护法》,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推出了“拒绝来电名单”(Do Not Call),任何人都可以到网站上免费注册自己家的电话及手机,选择是否接受电话推销的来电,一旦被用户列入拒绝来电名单,对方31天内都不能再给消费者打电话,若强行推销、欺诈,消费者有权向网站投诉。而且,除慈善机构、政治团体等公益性质的机构外,任何人向该电话推销、诈骗,都属于违法行为。
  “拒绝来电名单”一经推出就赢得了美国民众的广泛支持,美国国会甚至考虑将此概念扩展至电子邮件,联邦通讯委员会则已经针对无线装置设计出类似的软件。
  除此之外,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提醒广大民众,只要是骗局就一定会有迹象,假如对方声称您中奖,获得免费旅游或免费礼物等,要直接说“不,谢谢”,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法分子在打电话时,一般语速较快,让你在无法反应的情况下做出选择,所以,一定要冷静,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若对方向你施压,要求提供信用卡等信息,就一定要提高警惕,切不可向对方透露个人信息。(彭婷)
  (摘自《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