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
|
◎毕建国 |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国家和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但仍存在着一些困扰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问题。 一是社会以及民众在思想上认可度低。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但招生制度中职业学校的招生批次排在最后,大家认为职业学校录取的是成绩差、素质低的学生。我国现行的劳动人事制度仍将学历作为就业和选才的主要标准,很多用人单位在选人时设置了职校毕业生难以进入的门坎。人们在观念上认为读职业院校低人一等,致使很多优秀学生、家长从内心深处不是心甘情愿地接纳职业教育。 二是制度建设有所滞后,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我国在职业教育立法和相关的政策支持方面仍较为薄弱。政府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院校的经费难以达到国家办学要求和年生均教育经费标准;有些地方政府没发挥好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的作用,没有形成职业院校和社会各行业、企业的良性互动;技能型人才持续学习和职业发展通道不畅,很难满足学习者系统成才和多样化成才的现实需求。 三是职业院校建设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还是以理论为主导,课程的主要问题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轻知识与工作岗位的联系;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能力的形成。我国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没有办学特色,在专业设置等方面盲目跟风。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与结构无法与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相契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过少。 四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以职业学校为主的职业教育体系,吸纳行业、企业等实体经济参与的能力不足,实体经济参与度不高,校企合作不深入;缺少国家、省级层面的人力资源发展信息平台,导致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与评价等方面与产业和行业发展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为此,建议如下: 1.强化政策的主导作用。逐步健全各项法规制度,建立职业准入制度,规范职业标准。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对从事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劳动者,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通过高考改革,改变招生途径和方式,提高生源质量。制定劳动待遇基本标准,缩小行业差距,平衡职业收入。制定和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标准、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和绩效考核制度等,按照学历、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并重的原则,对职业院校教师职务实行分类单独评审。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出台一些政策措施,吸引一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在职人才进入到职业教育体系。设立由职业教育远期研究机构和人力资源市场动态监测平台,紧密结合实体经济的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为职业教育做好远期谋划。 2.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对目前已开设的专业进行统筹与细分,建立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设置机制;以加快推进本科转型为突破口,探索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应用本科教育和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学位教育对口培养的制度;改进职业院校传统教学方法,增加专业核心技能训练时间,提高技术水平。优化教育资源,引导部分本科院校拿出一部分资源改办职业教育。开通并扩大互联网+职业教育渠道,完善互联网+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扩展专业范围,满足在校学生、职业技能人才甚至其他职场人士的个性化需求。 3.完善政策法规,深化产教融合。出台政策措施,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动校企在职业教育上的深度合作。把职业教育变成企业内生的行为。明确企业与学校依据法律应承担的责任,在各环节都应有法律保障和依据,建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探索采取税收优惠、资金补贴、专项资助等形式,鼓励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主动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与课程的设置等,联合职业院校研究科研项目并进行成果转化。确保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能获得预期的收益,在人才的选拔、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等方面,职业院校应该给予优先权并提供服务。 4.树立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正确认识技术、劳动组织和教育三者的辩证关系,有意识地促进职业教育对劳动组织、工作内容和生产技术的影响,摆脱仅根据现有的生产技术和与之相应的劳动组织方式来简单地确定技术工人的工作内容,以及由此确定他们的资格和培训课程的单一思维和职业教育模式,激活职业教育的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将职业教育学作为大学的一门独立学科,加快培养从事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和从事职业教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鼓励创建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大学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彻底扭转职业教育的被动局面。 5.积极创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制定实施尊重技能型人才的收入分配政策,完善奖励制度,设立多种奖项,使技能型人才能够拥有较畅通的职业升迁渠道和享有与其贡献相适应的收入水平,对有突出成绩的优秀工人、高技能人才给以表彰和奖励,让职业院校毕业生和技能型劳动者成为大众尊重的人才。大力宣传一线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引导全社会确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