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科普要进社区 |
|
◎范现国 |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标准等日趋完善,监管体系日渐清晰成熟,食品安全工作稳步向好。但是,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仍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误解,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我国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任重道远。全民的食品安全素养都需要提高,既要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素养,也要提高食品监管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素养。 食品安全科普进社区是社会共治的要求和体现。我们常听到“食品安全齐抓共管”的说法,然而,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对许多百姓来说,缺乏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形不成正确的判断,“齐抓共管”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食品安全监管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监管执法力量不足,从而会导致责任不落实,巡查监管密度低,监管难以到位。如若有更多的人具备食品安全的知识,那么,就会形成一张更大的食品安全保障网,让一些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食品无处遁形。食品安全以社区为落脚点,以食品科普教育为先,既能真正体现全民共抓食品安全的理念,又能通过食品科普教育弥补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足。 因此,建议: 1.组织编写通俗易懂的食品安全科普书籍及经典案例。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及相关政府部门组成教材编辑组,编撰统一的食品安全基础书籍,以及每年发生的经典案例说明。可以在现有的国家食药监总局、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编写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基础上简化成书。 2.组织食品安全公益广告大赛。每年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或委托相关单位组织,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食品安全公益广告创意,并每年选取优秀作品在社区、村镇广泛投放。既通过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又通过优秀作品传播食品安全的科学知识,提高全民食品安全素养。 3.借助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节点,组织各种“食品安全进社区”展览展示和宣传活动。可贴近百姓现实生活的需求,通过媒体宣传、知识竞赛、户外资料宣传、咨询服务等形式,组织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科普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科普活动,组织“食品安全进社区”大型宣传和展览活动,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和科学常识,加强法律宣传与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多层面多渠道教育社区群众合理选购食品、进行合理合法的投诉维权等,切实增强社区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提高社区群众法制意识,增长食品卫生知识,树立正确消费观,提高防范能力。 4.充分发挥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作用,优化、常态化协管员工作。自《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农村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要设立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以来,全国普遍设立了食品安全协管员制度。食品安全协管员制度,是有效地针对食品安全消费的最一线、最末梢环节的制度设计。建议总结各地食品安全协管员工作经验,将社区周边食品安全检查、食品安全定点咨询、食品安全知识讲座、食品安全行动进家门——如号召定期清理冰箱、食品检测进家门、食品安全投诉登记等多形式结合,将食品安全知识以及法律法规渗透进群众日常学习生活中。 |
栏目责编:薛兰英 |
投稿邮箱:xuely@hbrd.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