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太行山和白洋淀综合治理推进环首都地区生态建设 |
|
◎聂瑞平 |
中央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河北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生态环境大改善,在建设美丽河北上迈出决定性步伐。保定西依太行山、东傍白洋淀,是河北和环首都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太行山对于京津冀地区涵养水土、防风固沙具有重要作用,是首都的生态屏障;白洋淀在防洪滞洪、调节区域气候等方面意义重大,是“华北之肾”。2015年,全市完成造林73万亩,森林覆盖率净增1.65个百分点;白洋淀连片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淀区45个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淀区在水位下降的不利情况下实现了水质好转。 但是,与建设京津保生态过渡带的目标要求相比,环首都地区生态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一是太行山的绿化任务仍然艰巨。太行山还有很多没有绿化的山区,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暴雨集中时极易给下游平原地区造成洪涝灾害。2012年的7•21洪涝灾害,给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多个地市造成了重大损失。目前太行山区造林绿化总量不足,低于燕山的绿化水平,而且分布不均,森林覆盖率最高县与最低县差距达到20%。二是太行山造林资金缺口较大。目前山区造林成本1300~1500元/亩,而我国对太行山造林工程的项目补贴是300元/亩。沿太行山的县大部分是国家级贫困县和革命老区,经济条件滞后,虽然近年来引入市场机制缓解了部分资金短缺问题,但面对大规模的造林绿化工程仍然是杯水车薪,而且仅靠各个地市分片单干,也难以形成联动和规模效应。三是白洋淀生态补水尚无有效保障。白洋淀属于平原浅碟形湖泊,不具备多年调济能力,本区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率很大。淀区多年平均蒸发量约为1500多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563毫米,年净蒸发约1000毫米。再加上流域水资源多年严重匮乏,白洋淀常年蓄水不足,水位不稳,很少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的8.4米最低生态水位。四是入淀河流缺乏水质缓冲。常年有水入淀的府河和孝义河承接的主要是污水处理厂和上游降雨径流的水。这两条河在入淀前还没有建设湿地生态缓冲区,对白洋淀的水质直接造成了较大冲击。 因此,建议: 1.集中开展“绿满太行”行动。河北省“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建设环首都国家公园,把太行山作为全省造林绿化的主战场,确保森林覆盖率提高8个百分点。建议国家林业局统一部署,以省为单位,集中开展“绿满太行”行动,沿太行山地区联动,在加快造林绿化的同时,扶持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把太行山打造成一条绿色隆起带。 2.加大对太行山造林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建议国家林业局研究,增加太行山区造林项目,扩大原有造林项目规模,提高单位面积造林补助标准,并科学确定省、市、县的造林投入比例,减轻山区贫困县在造林绿化上的资金压力,保障充足的资金来源。 3.尽快建立白洋淀长效补水机制。2016年河北省人代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要“确保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全线开工”。建议水利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加大跨省域的协调保障力度,加快推进“引黄入冀补淀”项目实施。同时,在保定完善西大洋和王快水库连通后的“穿府补淀”功能,保证白洋淀生态需水。 4.把白洋淀综合治理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生态缓冲区等工程,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仅靠省市力量难以充足保障。2015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2015-2020)》,谋划了10类156个项目,总投资245.82亿元。目前,这个规划所列项目还大都处于前期准备阶段。建议由环保部牵头,参照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体制试点,把白洋淀作为国家公园或国家级生态保护区,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给予长期的政策性资金支持。 5.设立京津冀生态保护基金。生态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率先突破”之一,京津冀区域的生态建设任务艰巨,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建议由财政部、环保部牵头组织,京津冀三地共同参与,并吸收社会资本,成立京津冀生态保护专项基金,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对重大生态工程进行专项补贴。 |
栏目责编:薛兰英 |
投稿邮箱:xuely@hbrd.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