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万龙:走进百姓心中的基层派出所所长 |
|
◎傅晓敏 |
何万龙1997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曾先后担任隆化县公安局韩麻营刑警中队队长、刑警大队副大队长、郭家屯派出所所长等职,2011年5月调任隆化镇派出所任所长。 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观念,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1000余起,查处行政案件上万起,抓获逃犯256名,为辖区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三次,三等功八次,曾被评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河北省第六届人民满意公务员等,并当选为河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2012年5月18日参加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走基层——蹲点日记”栏目组对其进行采访报道,并将他的事迹在《朝闻天下》播出。 百姓至上 ,恪尽职守,真情爱民显正义 群众工作是派出所工作的重中之重,何万龙始终牢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和实事,时刻把群众的需求记在心上。身份证对于每个居民来讲都非常重要,对那些年迈没有办法自己到派出所办理身份证的老人,何万龙带领派出所户籍民警利用休息时间主动上门为他们办理身份证。在办证过程中,他遇到一对老夫妻门某和魏某。门某患脑血栓近十年,魏某也瘫痪在床十多年了,家里顾了两个保姆,为了给父母治病他们的儿子不得不外出做苦工挣更多的钱。何万龙了解情况后,不仅自掏腰包为门某夫妇办理身份证,还主动给门某夫妇捐款,两位老人感动的流下了眼泪。何万龙真正把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何万龙平时经常参加助残、助老、助学等公益活动。2009年6月,何万龙在郭家屯派出所担任所长时,通过“爱心联盟”资助一名刘姓小女孩。小女孩从小被抱养,随着其养父和奶奶的相继去世她面临辍学的窘境,得知这种情况后,何万龙便主动承担了她上学的费用。 深入调研,促农增收,培育富民产业着力为民做实事 作为太平庄乡帮扶支部的成员,何万龙深刻认识到,要想让农民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必须着力在培育富民产业上动脑筋、下功夫。他带领支部积极与农牧、林业等部门沟通,努力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致富产业。在经过认真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一致认为大榛子产业具有发展前景好、前期投入小、生长环境要求低的特点,而且在本村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如果将其进一步扶持壮大,必将会有效促进村民增收致富。为此,帮扶支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种植大户一起,以滦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积极协调资金、流转土地、鼓励群众参与,着力将该产业发展壮大。目前全村大榛子种植已达到700多亩,栽植大榛子9万余株,预计盛果期可年产大榛子14万公斤,年产值550万元,并采用林苗间作方式,间种油松40余万株,大大提高了大榛子结果前的经济效益。同时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圈养羊、养鸡、养猪等特色养殖项目,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与时俱进,知人善用,积极推进新型警务模式 何万龙在推进新型警务模式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做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现“警民沟通零距离”,何万龙鼓励社区民警曹杰超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于2016年6月18日,在承德市范围内率先正式开通了以“便民利民”为宗旨的微信公众平台,用指尖上的沟通全力打造保障、服务民生的“微警务”新模式,通过积极引导群众参与警民互动,能使派出所全面了解、真实掌握辖区治安动态和广泛征求群众对派出所工作的意见、建议,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该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三项功能:一是开设“户口办理”“居住证”“警情资讯”三大业务版块。“警情咨讯”中加入了执法公开查询平台,即阳光办案查询系统,案件当事人可登陆阳光办案查询系统查询案件相关信息。二是信息群发功能。平台将群发的推送消息分为“派出所通知”、“警情动态”、“安全防范”、“预警信息”四大类,每周精选至少一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送给群众,以此提升群众的防范意识。三是在线交流功能。群众可通过发送文字及语音信息,进行留言或者在平台上进行在线互动、交流。该平台的设立,使群众通过手机即可查询相关业务、实时了解派出所最新警务动态、接收各类治安预警信息,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好评。 这就是何万龙,一位来自基层的优秀共产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将继续用实际行动捍卫警徽的庄严,做一名百姓喜爱的人民警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