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兽性 |
|
◎刘世芬 |
2011年,一只被海上泄露的石油呛得奄奄一息的小企鹅,漂流到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一处海岛渔村,被一位71岁的老渔民Joao花去一周时间清洗,活了下来。Joao明白企鹅是离不开水的,在喂养数月并确定企鹅完全康复后,拿出几条鱼喂饱了它并放归大海。 然而,老人把企鹅放到海里,它却跟着老人又回到岸上。反复几次之后,老人认为水浅载不起企鹅,便借了一条船,划到深海区,将企鹅抱下船放到了海里。 “再见了,小企鹅……”回岸的路上,Joao心里很是不舍,然而,这只企鹅早就先于老人游回了岸上,因为找不到老人正急得团团转。看到老人回来,它摇摆着尾巴尖叫着迎了上去。Joao没再狠心赶它走,而企鹅也跟老人越来越亲密。 老人没有亲属子女,自从有了企鹅,企鹅就成为家庭一员,老人为它取了名字Dindim,Dindim也像对待老朋友那样跟Joao热络着。于是小小的渔村里出现了奇葩场景:别人遛狗,Joao走在路上时,身后却跟着一只大摇大摆的企鹅…… 这头小兽,不,按照科学归类企鹅应属“禽”,但“禽性”“兽性”在我们人类面前还不是一样的?如果不是表达需要,我早已将“它”改为“他”。 当大西洋的季风吹来的时候,这两个老伙计已经共处了11个月之久。这期间,企鹅退了毛,长出新的羽毛后,老人突然不见了企鹅。 Joao以为这只可爱的企鹅永远离开了。岂料,第二年六月,它回来了。根据企鹅世界的生存定律,企鹅们本该聚在一起,前往共同的目的地繁衍后代,但Dindim却选择放弃同伴,万里迢迢赶回来陪伴这位古稀老人。它准确无误地找到了Joao的住所,用带着海腥味的嘴亲吻老人,黏着老人,蹭鱼吃。 此后五年,企鹅每年六月来,次年二月离开,到阿根廷、智利附近海域繁殖,周而复始。生物学家做过精确计算:麦哲伦企鹅的聚居地位于南美洲南端,从距离上估算,它每次为了见到Joao,要游至少5000英里(约8000公里)。一路上,要克服疲惫和疾病,躲过海豹、鲸鱼等天敌。它就这样远涉重洋,年复一年,只为看一眼那个它生命中的恩人。在小企鹅的世界观里,Joao值得它跋山涉水去致谢。 Joao对采访者说:“我爱企鹅,它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我相信它也爱我。”“小企鹅不允许其他人抚摸它,否则会用嘴啄对方。而它却睡在我膝盖上,让我给它洗澡,喂沙丁鱼,也让我抱它。”Joao每天给小企鹅喂鱼,为的是让它增强体质,抵御大海的种种艰难险阻平安归来。 老人的双手布满大片的白癜风,青筋暴胀,企鹅那黑白相间的小身体娇柔地依偎在老人胸前,安详,平静。他们的身后是一间破旧的屋子,没有院子,屋前的地面泥泞不堪,挂满渔网。但我相信,这里却是企鹅最温馨的伊甸园。在一张老人与企鹅亲吻的照片上,老人穿着脏旧的条格衣衫,头发花白,赤脚,海风和阳光把他晒得黝黑,他已经微微驼背了……可是怎能否认他在企鹅眼里是健美无比呢!这是一种比亲情还美的情感。那笨拙的,憨憨的,胖胖的,摇摆着的小兽的内心世界,我们人类知之多少? 年逾古稀的Joao为了等到小企鹅,顽强地跟岁月做斗争。人们希望这个故事不要有结局,希望企鹅每一次离开,都能更好地回来。 时光荏苒,人们担心着两件事:老人等啊等,企鹅却再也没出现;企鹅来到老人所在的渔村,找啊找,却再也找不到老人…… 但我又相信,一个人如果真心在等着什么,那么这个人一定不会随便从这个世界消失的。 (摘自2016年第6期《幸福·悦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