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6年第19期(总第235期)->代表之声->加大精准扶贫支持力度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加大精准扶贫支持力度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萧玉田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承德要“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解决贫困问题”,承德市的贫困问题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总书记的高度关注。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以来,承德市始终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全域性。市辖8个县全部在国家和省扶贫政策扶持范围内。有5个国定贫困县、5个县被列入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1个省定贫困县和1个继续扶持县,全市有906个贫困村,贫困人口50.07万人。二是艰巨性。域内有深山区、坝上高寒区、水库移民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集多种贫困类型于一体。三是紧迫性。多年来,承德市为京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做出了重要贡献,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禁牧、禁伐和节水等政策措施,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受到了严重制约。
  承德的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从现存的贫困人口的分布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确保贫困人口如期稳定脱贫,迫切需要国家加大支持力度。
  为此,建议如下:
  一、将承德比照西部地区享受大开发扶贫政策。国家燕—太片区33个县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贫困程度、发展水平等方面与西部地区基本相同,但内蒙3个燕—太片区县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山西8个燕—太片区县比照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而承德5个燕—太片区县没有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鉴于承德5县与内蒙3县、山西8县同属燕—太片区,又多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建议国家将承德5个燕—太片区县在税收减免、土地出让金减免、矿产资源优惠、放宽外资利用条件等方面与同片区的内蒙、山西11个县区一视同仁,享受西部大开发扶贫政策。
  二、加大对承德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鉴于承德市辖8县全部享受扶贫开发政策,属于全域性贫困落后地区,建议加大对8个县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并建立转移支付稳定增长机制。
  三、加大易地扶贫搬迁支持力度。建议国家做好政策保障,提升异地扶贫搬迁专项补助标准,尤其要加大对承德这样全境特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四、加大京津产业转移力度。国家优先安排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绿色清洁、环保节能、休闲养老等产业在攻坚区实施,优先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功能向承德疏解转移,在政策倾斜、项目实施、资金安排等方面加大力度。
  五、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国家设立京津冀生态补偿专项基金,提高水资源补偿标准,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补偿、水环境补偿、草原生态奖补、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长效供水补偿等机制,构建京津与承德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支持承德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完成好承德“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解决贫困问题”的重大历史使命。
  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单列信贷计划或降低贷款准入门槛,促进信贷资源向精准扶贫攻坚区倾斜,持续提高承德存贷比和扶贫项目贷款的比例。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倾斜力度,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还贷期限。
  七、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扶贫既要“扶志”更要“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大对承德市以及与承德类似的其他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在继续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前提下,提升公办学校标准,改善办学条件,均衡教师资源。建议教育部优先考虑并早日实施将承德乃至河北的高考考生录取分数线与京津考生拉齐,让贫困家庭的孩子点燃脱贫希望。
  八、精准识别摸清底数,建档立卡不落一人。我国存在不少无户籍人口,这些人大部分生活在特困地区,又因为没有户籍证明无法入校接受教育,也无法就业或外出打工,穷上加穷,属于极度贫困人口。建议国家出台政策解决这些人的户籍问题,敦促有类似情况的地方政府在识别、登记贫困人口及建档立卡时,关注无户籍的贫困人口,摸清底数,不落一人,不留死角。
  九、关注临界点的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稳定脱贫。国家现行的扶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收入2300元,但年人均收入略高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的农民和低保未能覆盖的城镇人口中的低收入人群,以及虽然收入超过扶贫标准但因灾因病等原因致贫、返贫的城乡家庭生存状态仍很堪忧。建议国家适当提高扶贫标准和低保水平。从而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
  十、加大京津冀对口帮扶力度。建立京津定点帮扶承德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京津对口帮扶承德8个县,加大在资金、人才、科技、产业转移、教育培训、劳务就业、企业帮扶等领域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