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6年第21期(总第237期)->特稿->化解产能过剩与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下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对策
化解产能过剩与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下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对策
 
◎课题组
  在中共河北省委八届十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赵克志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坚持统筹施策,强化政府主导,实施市场倒逼,积极稳妥地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安置、债务化解工作。如何在化解产能过剩与经济下行双重压力背景下实现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将关系到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需要
  对于大多数失业人员来说,生活水平将会受到显著影响,尤其从失业到再就业还存在一个时滞,该群体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难以保障。当前,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有利于减少经济转型的阻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首先,全面落实“三补一降”政策。对于能够实现生产转型、技术转型的潜力企业,全面落实“三补一降”(转岗培训补助、岗位补助、社会保险补助,降低单位和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最低缴费基数)援企稳岗政策,保证该群体基本生活需要。其次,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金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功能。合理确定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简化失业保险金领取程序,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切实发挥失业保险金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功能。第三,对于家庭负担重、生活极度困难的失业人员给予临时救助。
  二、积极拓宽失业人员再就业渠道
  1.加快三次产业间的融合,扩大再就业市场容量。首先,加快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支持农业企业发展,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大力吸纳农村转回劳动力失业人员。其次,加快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观光旅游业。广泛开发以农、林、牧、副、渔为基础的旅游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第三,加快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和,促进健康养老、现代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
  2.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扩大劳动力的就业规模。首先,巩固传统服务业,大力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河北省的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依然占相当的比重,在重视和巩固这些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应当重视和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开展服务外包业务,提高传统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其次,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创新产业,吸引高新技术人才。以金融、保险、软件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创新产业都属朝阳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创新产业,在扩大就业的同时,还能带动其他相关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创新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吸引大量的高技术人才,这在无形中也推动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做强旅游和文化产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河北省地处燕赵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也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旅游资源丰富。政府应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提高文化、体育、娱乐业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投入力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软实力,而且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提升了河北省产业档次,增加了就业岗位,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3.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减轻再就业压力。截至2015年年底,河北省城镇化率为51.33%,落后于全国56.1%的水平。无论是主观发展意愿还是客观发展规律,新型城镇化都将是河北省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将带动房地产业、建筑业、装修装饰、商贸、公共服务等众多行业的发展,对失业人员再就业有明显促进作用。
  4.深入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实现农民工返乡后的再就业。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是河北省正在开展的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截至2015年年底,河北省乡村人口3613.71万人,从消化就业的需要,可适当增加村卫生保洁员与绿化维护人员,如果按照200:1比例配置保洁员和绿化维护人员,将产生近18万个就业岗位。如果再考虑治理过程中垃圾处理工程、绿化工程和旱厕改造工程项目,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在促进再就业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三、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
  一方面,积极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吸引重大项目落地河北,尤其是用工多、污染小、潜力大的产业和项目。应充分利用环京津和临渤海两大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充分利用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打造环京津物流带。例如,2014年5月,北京大红门纺织品批发市场8家主力市场落户永清国际服装城,9000多家商铺将产生3.5万个就业岗位;2015年4月,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在沧州开工,在为河北省高端制造业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将带动当地几万人的就业;下一步要积极承接京津医疗单位、高等学校等落户河北,吸纳更多人员实现再就业。另一方面,河北省要积极实施失业人员“走出去”战略。积极促进失业人员境外就业,与京津共建劳务输出基地,扩大对京津的劳务输出。
  四、全面完善再就业配套措施
  1.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的合理流动。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的流动性,农村人口在进城务工以后,由于户籍制度的缺陷,造成了城乡的二元结构且严重阻碍了河北省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必须做到以人为本,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为保障农民工基本的合法权益,必须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一套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体系,改革农民工相关就业政策,做好随迁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2.进一步开展失业人员职业培训工程,增强再就业能力。将部分职业培训工程直接外包给培训公司,由政府出面、财政出钱,与培训公司签订失业人员职业培训合同,严格进行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调查与回访监督,保障职业培训效果。
  3.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失业人员再就业。第一,对初次从事个体经营或小微企业的给予财政补贴和贷款优惠,降低创业风险与融资成本;第二,对初次从事个体经营或小微企业的给予税收优惠,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税收;第三,精简创业手续,并减收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第四,聘请专业人员对有意创业的失业人员进行免费培训服务。
  4.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建设省内再就业信息平台。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手段,如利用出租车、公交车、社区以及公共的广播站,对企业用工信息进行循环播放;另一方面,建立失业人员信息库,借助新媒体传播途径,如互联网与电信通讯,当企业有用工需求时,根据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就业偏好与家庭情况进行筛选,再通过信息库中的联系方式(如手机号码、家庭地址)直接将就业信息发送到失业人员手中。需要注意的是,相关部门应增强就业信息的搜集能力,并保证就业信息的可靠性。
  (课题组成员:宋凤轩 毛红领 张金超 单云 阎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