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6年第22期(总第238期)->红叶->黄河,让我好好看看你
黄河,让我好好看看你
 
◎李美艳
  傍晚,车子经过临河带状公园时,友人说右边那条河就是黄河。啊,黄河!我吃惊地重复着,忙叫友人停下车,让我看看黄河,那梦中的景致。
  在我开始识字的时候,最先知道的就是“黄河”与“长江”了。
  尽管历史书上陈述了黄河的泛滥给沿岸人民带来的灾难,但我还是凭着想像,猜测着黄河的壮美与独特,即使它愤怒咆哮或如万马奔腾或拍击堤岸的场景,也是可颂的。
  记得以前老师提及黄河时,眉头紧锁,以一种低沉忧郁的语气讲述黄河的历史传说:很多年以前,黄河流域频繁地发生水灾,相传最早与水患作斗争的是共工氏族,他们靠原始的木、石、蚌器从山丘取土填充低洼处,抵挡水侵。尧作部落联盟首领时,鲧借鉴共工氏族治水经验将填充低地改为“筑土围墙”,但治水失败被杀,后鲧的儿子禹治水。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几经考察,采取凿山辟谷疏导为主的治水法,减少了水的灾患……
  然而,人们并没有怨恨于“汤汤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尚书·尧典》)的水患,倒是在黄河的水溢中看到了禹的力量、禹的精神。后人冠之为“大禹”,即意味他是一位“大写”的人,写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与大自然搏斗的历史上,也印记在后人的脑际里。
  黄河,因着你有这么多波澜壮阔的历史,才成为我梦中的神往之地。
  我生长在东部沿海城市,对黄河的印象既熟悉又陌生,现在,我就站在兰州滨河中路黄河南岸。借着白天残余的亮光,黄河,让我好好看看你。
  东临中山桥、黄河索道,西连“黄河母亲”雕塑,南依西湖公园,北与“白马浪”为邻,黄河,你静静地横卧在我面前。
  你安详如雕塑中的母亲,那么单纯朴素,当周围已被世界装扮得红红绿绿、缤纷炫目的时候,你仍然保持着端庄、尊严与宁静,我看着想着,“自尊”两字浮上我的心头。
  我抚摸着黄河岸畔石头筑起的墙垒,心想,因为有了水泥的发明,黄河水终于不再泛滥了。这也许是对大禹精神最好的回应。
  还有那著名的“兰州水车”,那是黄河岸畔兰州段家滩人的遗产,在明嘉靖年间,任云南道御史的兰州人段续借云南用筒车灌田原理制成的水车。
  友人说,四十多年前,有252轮水车林立在兰州黄河两岸,水车声四面而起,那是何等壮观独特而富有风韵呀。它们日日夜夜咿咿呀呀,欢唱着人与自然矛盾又和谐、辛苦又快乐的美好生活。
  沿着带状公园的南岸,我来到了黄河铁桥下,这里是古代通羊皮筏子和木舟的渡口,也是明洪武年间修筑的浮桥地。眼前的铁桥是光緖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让德国人建成的,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铁桥,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站在铁桥上,望着桥下平静无波的水面,想像着黄河水中的羊皮筏,是否像漓江上的木排筏,上面站着一位水手,握着一条竿,悠哉滑行,看啄鱼鸟如何含鱼而归?
  不,羊皮筏子比木排筏更轻、更小,那是几块绑在一起的羊皮,吹足气即可在黄河上轻游。黄河水势险象环生,艄公如何在羊皮筏上点篙自若,顺水高低宛转颠簸而去?是他的机智镇静战胜了波涛,还是因为他是黄河的主人,有着生来的无畏与老练?
  我不解,一声叹息,又为黄河人感到骄傲。
  当最后一抹晚霞隐去,夜色渐浓,北岸白塔山上寺院的灯亮了起来,阑山索道也闪起了彩光,我依然痴痴地伫立在黄河岸畔。夜景中的黄河固然另有一番情趣,但我缅怀的还是黄河厚重的历史,即那不经装饰的母亲般的容颜,让我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