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7年第3期(总第243期)->法治锐评->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沈小平
  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不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说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坎上。中央专题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为全党全国作出表率。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95年多波澜壮阔的历史已经证明,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再到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贯穿着一条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顺应民意、尊重民意。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只有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群众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和就业、就医、就学、养老还有多少困难,社会上还有多少“零就业”家庭、困难家庭,也才能知道老百姓当前对改善民生是多么的期待。为此,要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解民生诉求,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化解矛盾,真正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环境、更好发展、更好生活。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突出问题导向、回应民生关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多做暖人心、得人心的实事。群众最反感那些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那些不着边际的“花拳绣腿”。只有俯下身子,从一点一滴、一件一件的实事好事办起,从冬季取暖、垃圾分类、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到养老、住房、食品安全这些雪中送炭、事关群众民生的问题着手,每年解决一些突出问题,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让发展更有“温度”,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能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了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立场观点。作为党员干部,如果真正站在人民立场上思考问题,就没有什么事比民生大事更要紧,没有什么问题比民生问题更重要。每一位身居领导岗位的同志都要经常想一想,我们来自群众,是否脱离了群众;群众给了我们权力,是否真心在为群众办事;群众养育了我们,是否给群众以真诚的回报。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责任感去解决民生问题,我们的干部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才能成为“咱老百姓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