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7年第4期(总第244期)->探索研究->浅谈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浅谈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张克钟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它具有比其他教育更全面、更系统、更丰富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学校应利用自身特有的优势,联合家庭、社会,加强思想道德、法制教育,成为预防未成年犯罪的主阵地。
  一、学校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学校是未成年人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迈入社会之前的关键阶段,未成年人可以从学校汲取到丰富的知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但是近些年来,学校教育似乎有悖初衷,偏离方向,这也可能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加剧的原因之一。
  (一)片面的教育。
  1、片面追求升学率,看不起“差生”。一些学校为了扩大生源,一味追求标榜升学率,“以分数论英雄”,学生们潜意识都有了相同的认知,把成绩看成是证明自己在学校地位的标志,老师和家长用分数将平等的学生分成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生”。“好学生”就多多照顾,“差学生”就爱理不理,由此形成的差别待遇严重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心,甚而导致一些学生的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2、不重视道德教育。学生从早到晚都是两点一线,埋头在厚厚的书堆里,眼里只有“之乎者也”“ABCD”,却忽略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学校并没有做到素质教育,根本不注重自身的道德问题,这将对未成年人将来步入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升学压力过大,影响心理健康。身心本来就应该是协调的,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味追求升学率,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不仅不帮助学生减轻负担,反而变本加厉布置许多作业,出发点虽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事实上却让学生苦不堪言,心力憔悴,慢慢地会使一些不会调节身心健康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二)不当的教育。
  1、校内外教育的脱节。现在的学校教育内容单一,空间狭窄,把学生圈在教室里,上课上自习,缺乏必要的课外活动,学校教育绝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也应该搞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教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社会这个大空间里增长才干。
  2、教师素质亟待完善提高。首先是有些教师的责任感不强,职业素养欠缺,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关心和爱护,导致学生们对于学校的归属感不强;其次是有些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待加强,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难以吸收;还有些教师的道德素养不高,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之类的新闻屡见不鲜,这样的老师师德很有问题,一旦问题处理不当,会对学生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甚至走上犯罪之路。
  3、学校的管理不够完善。学校的校规校纪存在薄弱环节,可操作性不强,有些顽皮的学生会钻其中的漏洞,学校应该及时发现并且修正,加强对于顽皮学生的管理;另外,对于教师素养的提高也应该放在心上,加强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培训;并且,没有树立一个良好的学校风气,缺乏学习和友好的氛围都是学校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单一的教育。
  学校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单一化, 造成学生的精神需要与实际满足之间的矛盾。一方面, 单一的教育使优等生的求知欲和各方面的兴趣得不到满足,感到生活单调、精神空虚。学生过剩精力就可能自寻发展和释放,可能去找寻不正当的刺激,从而更加厌恶学习, 对学校产生反感, 结果脱离学校而走上歧途。另一方面, 一部分后进生学习本来就跟不上, 只能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活动来消磨时光, 造成师生关系恶化, 厌恶上学,从而导致辍学, 倘若经不起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的教唆和引诱,就会逐渐堕落,从而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学校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一)端正办学思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1、学校应强化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让未成年人从小学会用法律的规定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枯燥的法律条文的讲解,而应注重方法和实效,把教育融入生活、学习、活动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开办法律相关的课程,举办法律文化论坛之类的活动,促使学生对于法律加强认识,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普及学习。通过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启迪,让未成年人认识到什么是违法和犯罪行为,违法犯罪又将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以及未成年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2、开辟第二课堂,把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结合起来。在校内外开展一些与法制教育有关的宣传、实践、调查、访问等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电影、录像等现代化传媒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密切和当地普法机关和社区的联系,与他们共同商议,开展有的放矢的活动项目,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动态进行法制教育。
  (二)加强学校以及师生的管理。
  1、加强学生管理。“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学校应当学会防微杜渐,不能轻易放过学生的小错误,因为一时不察可能会成为习惯,以后将造成更大的不良后果。要从学校做起,从教师做起,改变学生“重智轻德”的错误观念,不应该过分看重分数而轻视了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2、加强对于教师的管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严格考核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组织教师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引导全体教师牢固树立职业道德观念,抵制诱惑、安贫乐教。对学生有罚款、辱骂和体罚等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行为的老师,要及时给予批评教育,视情给予纪律处分;屡教不改的,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构成违法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学生在学校应得到的不仅仅是文化课、技能课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得到理想、道德、素质、纪律等方面的全面培养。由此决定了教师在工作中必须做到遵守教育法规,依法执教,科学管理;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关爱学生,正确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坚持素质教育方向,以德育人,从而实现德育目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师生进行深层的心灵上的沟通,建立和增强信赖感,营造校园祥和气氛,使未成年人形成自我接纳和自我肯定,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为此,教师应特别注意解决好关爱与帮助,沟通与理解,自主与纪律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在关爱中成长,在愉快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的环境。
  4、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至关重要。学校应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指导, 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同时,做好对青少年心理矫治工作,通过开设相关心理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其不良心理因素的清除, 对扭曲心理的矫正, 对创伤心理的修复,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学会情绪的自我控制,以阻止不良行为的发展, 减少犯罪苗头的产生,以期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弱化,学校教育以其特有的系统性、封闭性、半强制性优势,承担着对未成年人培养教育、预防纠正不良行为、尊重保护合法权益的责任,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前沿阵地,任重道远,决不可等闲视之。
  (作者单位:河北省南宫市职业教育中心)
栏目责编:马文军
投稿邮箱:mwj@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