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之基。信息化发展给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既带来难得机遇,又带来严峻挑战。积极应对信息化发展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影响,是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始终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必须面对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信息化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带来的难得机遇 信息化发展具有涉及面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为传统的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信息化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打破了受众的时空局限。首先,信息化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扩展了受众范围。信息化条件下,无论受众身处何时何处,都可以从网络获得知识和信息。一条登在报纸上的新闻可能最多有六七十万人看到,但如果它被转载在网络媒体上,则可能是上千万人在阅读。其次,信息化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受众拓宽了选择空间。由于受众个体的年龄、经历不同,特别是文化水平的不同,不同受众对思想理论信息的需求不同。在信息化条件下,党的思想理论及相关知识不仅可以无限量地传播,而且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每个受众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具体内容及其表现形态。再次,信息化为党的思想理论增强了吸引力。在信息化条件下,党的思想理论内容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动态化、形象化,集文字、影片、音乐、图片、直播等于一体,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提高党的思想理论的传播效果。 信息化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首先,信息化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优秀成果。党的思想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而一切划时代的优秀成果都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资源。网络已经渗透到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这就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更加符合时代化要求,具有时代化特征,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其次,信息化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崭新的生活环境。党的思想理论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存在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又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在服务群众生活中实现着自身的发展。网络具有鲜明的开放性、虚拟性、丰富性等特征,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网络环境下,使其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崭新的生活环境。 信息化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搭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在信息化条件下,受众既可以有选择地获取信息,也可以对信息反馈意见、与信息提供者和传播者进行实时交流与对话,甚至可以为网络媒体发布自己的信息,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传播媒介中来成为信息的主角。通过网络信息交流,能够反映人们各种思想观念的交锋,反映各种思想观念的发展态势,有利于针对人们关注的焦点,宣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思想观念,从而提高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积极借助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利用电子邮箱等双向的信息网络沟通渠道,有利于党员群众表达利益诉求、反馈意见,有利于党和政府征求意见、宣传政策;通过促进网络反腐、网络监督、网络问政议政等朝着大众化、常态化、法制化方向的发展,有利于尊重民意,遏制不正之风,从而进一步提高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实效性。 信息化给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 网络作为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大众化的信息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媒体,其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催生出一种与网络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网络文化,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 信息化对党在思想理论阵地的引导能力提出挑战。在信息化条件下,各样的主流价值观和流行意识、精英文化和大众认知、传统观念和现代理念都可以通过信息化发展,在网络中寻找到展示的舞台,使网络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同时,网络社会不存在现实社会的等级差别,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情感和价值需要,自由传播信息,发表言论,抒发情感,诉求利益,表达自我,这样又使网络文化显示出高度的自主性。它一方面为满足人们从事交流和创作实践,充分享受发展成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快捷通道与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各种信息、文化、价值观念的良莠不齐,又给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埋下无数安全隐患,对原有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影响,这就对我们党思想理论阵地的引导能力提出新挑战。 信息化对党的核心价值观念提出挑战。进入信息化社会,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经常设置和热炒公众关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议题。通过互联网高强度、大容量的信息辐射,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政治信息,也很容易和它的舆论导向产生共鸣。同时,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技术性质和文化精神使各种思想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在激荡中竞争、在碰撞中挤压,致使各种思潮对主流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产生影响。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地维护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全民族思想基础,面临着强大的压力和巨大挑战。 信息化对党的传统意识形态管理方式提出挑战。在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一方面通过网络等媒体渴求新思想、新理论,一方面必然受到各种载体传输的信息控制和影响。如果我们对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应对不当,如果我们对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引导不当,很容易造成思想混乱,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及党的形象。凡此种种,警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带来的挑战,积极应用信息化手段开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新领域,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用我们的先进的主流文化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本思路 要以历史的眼光、前瞻的思维、开放的胸襟、科学的态度,大力加强和改进信息化条件下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巩固党的政治优势。 大力推进信息化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要利用信息手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充分运用信息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搭建的学习交流平台和实践平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理论。要利用信息手段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充分利用信息化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的丰富优秀成果和崭新的生活环境,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要树立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容、形式和民族特色,努力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利用信息手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适应经济社会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不断丰富载体渠道,注重发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作用,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讲究宣传艺术、创新宣传方式,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扩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众范围、提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个性化选择空间、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吸引力。 充分运用信息手段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作。要充分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网上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作。借助网络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和榜样,不断强化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通过网上教育,促进和加强党员实时学习。通过全球性的、快捷的信息网络和信息与通讯技术手段,让党员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和需要,帮助党员拓展最有效的为人民服务的方式。要通过“党建网络”对人们的思想问题答疑解惑,发挥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应,让人们在浏览中愉快地接受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熏陶与灌输;开设“网上论坛”,引导和组织群众关注热点问题,发表意见,统一思想,化解冲突,形成团结奋进的局面。 切实加强信息化条件下思想理论传播阵地建设。思想理论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会去占领。思想理论阵地建设,一是要“守住”,二是要“占领”。“守住”就是要坚守阵地,做到守土有责,确保思想理论阵地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占领”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载体,使之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阵地,扩大增强马克思主义影响力的新渠道。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积极作用,占领信息化条件下思想理论宣传的制高点,建设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战。要紧紧抓住信息化的历史机遇,按照大力发展、充分运用、积极引导、有效管理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保障,着力建设一批综合实力强、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重点思想理论传播网站。建立网上科学理论宣讲阵地、研讨阵地,开设理论热点问题论坛,组织理论名家同网友就理论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网上交流,解答网友的困惑和疑虑,对各种社会思潮及时给以评析和引导,对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要坚决给以回击。 不断推进信息化条件下思想理论传播手段创新。要积极有力地推进网络思想理论传播手段创新,充分发挥党的思想理论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力、渗透力、影响力。要充分利用网页、论坛等方式来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手段,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网上教育,切实利用信息网络的宽域性增强干部教育的广度,利用信息网络的互动性增强干部教育的深度,利用信息网络的实时性增强干部教育的速度。要加大信息化条件下思想理论传播规律的研究,借助信息化从互联网上“掏”思想,促进文明融合,形成主流导向、多元共存的意识形态,实现党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创新;建立有效互动的网络系统和新型的传播机制,发挥信息化在意识形态转播中的作用,促进党员干部对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互联网上的重要信息资源。 着力提高信息化条件下舆论引导能力。新闻舆论处于意识形态领域前沿,是思想理论建设重要支撑。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始终把正确导向放在首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高举伟大旗帜,唱响奋进凯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新闻舆论的竞争说到底是话语权的争夺。要按照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要求,不断推进新闻宣传的改进创新,既增强把握正确导向的自觉性,又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努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同时,要注意强化对网络的管理和调控,充分发挥党的思想理论在网络媒体中的灵魂和旗帜作用,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渗透力、融合力、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