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赵人民代表网
>>
公民与法治电子版
>>
2012年第23期
品味秦淮
◎ 关玉生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每次去南京,必游秦淮。秦淮河之所以成为我心中的难忘,还不是散文大家朱自清、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那水、那月、那花舫、那河房、那扑朔迷离的灯影等景致的吸引,而是历史的诱惑,而是秦淮河那厚重的且又别有一番韵味的文化底蕴的诱惑。
秦淮河全程百余里,自通济门迤逦入城门,经淮清桥沿夫子庙向镇淮桥缓缓流去。河流经文德桥的那段水域,以此为中心,上下延伸,便是昔日凝脂飘粉、笙歌伴宴的十里秦淮。秦淮的历史在此,精魂在此,亮眸也在此。三国时期,孙吴的禁卫军乌衣营驻地就在此处的利涉桥北,因他们都着黑衣,所以那条巷便称乌衣巷。东晋初年的丞相王导,后来的宰相谢安等名门望族都曾在乌衣巷居住。王、谢家族败落后,乌衣巷便成了平民百姓居住的地方。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诗曰:“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短短四句,发思古之幽情,叹历史之沧桑,哀人世命运的沉重与短暂,使人读后回味无穷。难怪白居易读此诗时“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秦淮河闻名遐迩,和诗有关,也和女人有关。诗除了刘禹锡的《乌衣巷》著名外,另一首著名的便是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在慨叹陈后主陈叔宝荒淫误国的同时,委婉地道出了沉湎酒色,必然亡国亡身的教训。
历史上秦淮河的女人,可谓不可胜纪。单明一代,明人曹大章在《秦淮士女表》中云:“国初之妓,尚列乐官,缙绅大夫,不废歌宴。当时胭脂粉黛,翡翠鸳鸯,二十四楼,列秦淮之市,无有纪其胜者。”二十四楼,究竟有多少人,他没说,足见明初秦淮烟花柳巷繁华就是了。及至明末,虽战乱频仍,秦淮风月仍不失一时之盛。所谓“秦淮风月,欲界之仙”,所谓“离愁何处断,烟雨江南岸”都是说的那个去处。那时,秦淮河两岸盖起了夹岸河房,称作秦楼楚馆,许多单身女子入住其中。在这里,不知有多少情人儿吟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缠绵悱恻;不知有多少达官显贵一掷千金,追求荒淫无度的生活;又不知有多少红颜薄命香销玉殒于此处。当时的秦楼楚馆中有八位青楼女子最为有名,她们是:灵秀聪颖的马湘兰、风骨俊俏的柳如是、忧国忧民的李香君、侠骨芳心的顾横波、长斋礼佛的卞玉京、倾国倾城的陈圆圆、温柔娴淑的董小宛(有人把此人和清顺治帝的董鄂妃混为一谈,认为董小宛就是董鄂妃,这是错误的。董小宛28岁死,死时是江南名士冒辟疆之妾。时顺治帝才14岁,根本不可能把长他一倍的人纳入宫中)、坚强刚直的寇白门。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青楼女子并非是只知唱“后庭遗曲”的人,在国破家亡之时,竟不乏高风亮节者,如李香君、柳如是、顾横波者便是。李香君之事迹,不少文章中有提及,我这里单说说柳如是。明亡后,柳如是嫁给“时称李杜”的江南名士钱谦益(牧斋)为妾,钱贪生怕死,希望尽快降清。而柳如是却不以为然,她多次劝丈夫要以民族大义为重,甚至不惜为此而死,钱却没那个勇气。一天,她又劝丈夫说:“是宜取义,全大节,以副盛名。”说罢夺身就要沉入附近的池中,因被人抓住,才不得死。钱谦益不久病殁,因其生前素与族人不睦,族人假言钱生前欠其钱款,并聚众告到公堂,柳夫人哭着说:“家有长嫡必不受辱。我未亡人有薄资,留下无用。”于是拿出千金,赠与族人。族人得寸进尺,硬说所给之钱不够,又提出分钱谦益生前所置馆舍田产。柳夫人把谦益的长子、懿亲及门人素厚者叫到跟前嘱咐,要举家一心,应对此事。并再次告诉族人:“妾资已尽,不足为赠,钱君之业故在,望明日申旦派长者再来。”明日申旦,族人中之长者毕至,柳夫人让他们按辈分坐好,即潜令懿亲门人拿镐埋伏在前扉,乃入室大书于壁曰:“并力缚贼党,然后告之官。”随即自尽。钱谦益长子孙爱见之,大哭,家人尽出急缚族人,门闭无一漏者。官家得报后,穷治得实,群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妓女出身的柳如是对国家尽忠,为丈夫殉节的行为受到了邑人的高度赞扬,不少邑中能诗者作殉节诗以挽之。对于妓女出身的柳如是,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穷十年之功,新写了一部《柳如是别传》,此书可谓是为明末一代奇女子立传的明清文化痛史。
秦淮河所在的南京是一个从历史的深处走来的城市,几千年的云卷云舒造就了南京独特的文化。在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中,它和同为江浙的操着吴侬软语的杭州不同,和扬州也不同。杭州喜欢过小日子,尤厌言兵,过于温柔富贵,而扬州则又是“不知梦醒何处”(注:以上评语均有出处)。而南京则不同,南京是六朝古都,“龙蟠虎踞”之地,受北方、中原文化的影响较重,是一个与政治有着不解之缘,且又屡战屡败的“英雄”。有人这样说南京:南京是一个被剥夺了权力的废帝废后,一方面由于历史上的屡战屡败,偏安一隅而不可得,很难阳光起来;另一方面,废帝废后毕竟不是普通人,它有着曾经的辉煌和庄重,每个人又都无法轻视它。是的,南京的城市个性,恐怕也影响到了秦淮女人。历史上妓女壮怀悲烈的,别的地方有,但不多,唯独秦淮最为突出,这显然不是偶然的,是有历史原因的。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