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21日,石家庄市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全国第一个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城市,为全国实行人民民主提供了成功范例。60多年过去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全国第一个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城市,既承担着传承历史、弘扬传统的庄严责任,也肩负着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神圣使命。
一
石家庄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经过了充分准备。早在1947年12月16日,石家庄市刚刚解放一个月,刘少奇同志在对石家庄工作的指示中就明确提出,要在一年内选出人民代表,召开市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正式的民主政府。并且提出了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四个条件:第一,有群众的基本组织,如党的组织和工会、青年团、贫民组织等;第二,已把区、街的下属政权组织建立起来;第三,公民登记完毕;第四,完成了必要的立法工作,如选举法、政府组织法等。 1948年元旦,在石家庄市各界人士座谈会上,市长柯庆施在讲话中明确宣布:“现在的政府是临时的”,待条件成熟后,“要由全体公民由下而上选举”。1949年3月,石家庄市市长柯庆施电呈华北人民政府,报告了《关于召开石家庄市人民代表会议及代表选举办法的决定》,提出拟于3月底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对代表名额、产生办法、选举办法、选民资格等事项做了详细规定。华北人民政府经过慎重研究,基本同意市政府决定,同时提出“人民代表会议”前应冠以“第一次”三字,以表明届次。市政府对华北人民政府的意见及指示精神做了认真研究,对选举办法做了进一步修改,大会任务又增加了产生市政府一项。因为是第一次全市性的大规模的人民代表大会,由市政府出面筹备会议各项准备工作。1949年4月5日,石家庄市政府正式作出了《关于召开石家庄市人民代表会议及代表选举办法的决定》和《石家庄市人民代表会议代表选举办法实施细则》,决定成立市选举委员会和各区、团体分会,分区域普选和团体产生两种方式酝酿和选举人民代表。经过4月5日至5月1日的选举活动,各社会群众团体推选出市代表68名。其中,工会30名,文化界4名,部队6名,妇女界8名,农会8名,工商联4名,回民联合会2名,青年团2名,青联2名,学联2名。各区选举产生62名。其中,一区12名,二区12名,三区7名,四区5名,五区6名,六区7名,七区6名,八区7名。为调动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市政府决定向华北大学、农学院、和平医院、军大等与石家庄联系密切,对石家庄建设帮助较大的单位增聘代表27名,共计代表157名。至此,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会议的召开时间因故几经变更。1949年7月20日,石家庄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预备会议开始举行,经代表当场提出候选人,以无记名投票选出19名主席团成员,作为大会的领导机构,通过了《石家庄市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使大会各项议程有序进行。7月21日至8月9日,石家庄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人民影院召开。大会正式代表共有157名,实际出席149人,来宾、列席者23人。7月22日,副市长臧伯平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7月24日,市长刘秀峰向大会作了题为《目前形势与石市施政方针和今后工作的报告》。代表们对两个报告进行了审议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议,不少被吸收到各项议案中,得到了解决。在讨论的基础上,7月29日,大会作出决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一致通过了《目前形势与石市施政方针和今后工作的报告》。从7月29日开始,大会转入提案审查、讨论,共用了7天时间,来自社会各界的人民代表先后通过了关于工商业、市政建设、文化教育、职工劳资等13项重要决议案。8月6日,大会转入选举市政府委员的议程。8月8日,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由25名政府委员组成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委员会。8月9日,新组成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临时会议,选举刘秀峰为市长,臧伯平为副市长。 从1949年3月着手筹备,至1949年8月9日闭幕,历时半年,石家庄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二
石家庄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头一回,具有非同寻常的开创性的历史意义。 第一,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石家庄的解放,是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起点。在当时,特别是在城市,由普通老百姓行使民主权利,选举人民代表,再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人民政府,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在代表选举期间,铁路机车厂工人们感慨地说:“没解放时,选举石门参议会,说咱们这双手不配拿选票。今天,共产党领导我们搞选举,这双手不是拿到选票了吗?”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城市政权,石家庄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将党的民主理念和建政纲领,落实到了民主建政的实践中,成功地组建了具有人民民主性质的民主、联合的政府,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局面,从法理上奠定和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第二,开启了普选制的先河。在代表产生的方式上,石家庄市第一届人民代表的区域代表是经全体选民“海选”出来的。区域代表选举是在选民登记的基础上,由选民小组直接推荐代表候选人,通过竞选,再由选民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各区分别召开竞选大会,候选人与选民直接见面,依次上台发表竞选演说。市长刘秀峰等也以普通候选人的身份发表了自己的演说,体现了选举过程中充分的公开性、公平性和民主性。而之前在苏区、陕北、阜平等地选出的代表(参议员),其产生方式均不是普选,其民主程度受到限制。石家庄首开普选制的先河,为全国实行普选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三,奠定了石家庄的发展基础。石家庄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自解放以来接收、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经济,进入全面建设时期的战斗历程,总结了一年多来的工作,提出了今后政府工作任务。大会审议通过的《目前形势与石市施政方针和今后工作的报告》从形势、民主建政、四面八方政策和各项具体工作几个方面,提出了正确的具体方针和政策。这个报告,是石家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总纲领、总方针。大会还审议了工商、税收、市政建设、农业生产、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提案。正像许多代表所反映的,这次大会为建设工业化的石家庄安下了轨道。1949年8月1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指出,石家庄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贯彻了“四面八方”的政策,按照“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方针,重新勾画了石家庄的发展蓝图,给其未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打下了牢固基础。 第四,提供了全国实行人民民主的成功范例。石家庄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各个环节,确立了严格、有序、完善的程序,在代表产生阶段,包括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代表选举;在代表大会召开阶段,包括预备会、投票选举产生代表大会的领导机构主席团、通过《议事规则》、大会发言、听取审议并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提案、选举市政府委员,开创了一系列新型体制,其运作程序堪与现在的人代会相媲美。比较完善的会议议程和规范的运作程序,成为以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运行的基本程序,为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为全国各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提供了范例。1949年8月15日,《人民日报》以《石市人民代表大会闭幕—提供了全国实行人民民主的范例》为题进行了报道,高度评价了这次大会的成就。
三
缅怀过去,我们为这段光荣的历史而倍感珍贵和自豪;展望未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指明了前进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人大常委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努力把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做好,不断增强常委会工作的亲和力、公信力和执行力,为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是要更加自觉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实践者、维护者和推进者。一定要站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高度,进一步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持续不断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改革创新的精神、理念、举措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并充分释放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红利,着力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二是要更加自觉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从人大的法定职能出发,全力推动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如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要切实抓好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优环境、促和谐的工作,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有所作为。 三是要更加自觉地拓宽渠道、丰富形式,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更加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要尊重公民知情权,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健全有序参与机制,保证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管理全市经济社会事务。 四是要更加自觉地强化法治思维、加强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进一步加快依法治市进程。要严格遵循依法办事原则,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开展工作,着力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要积极促进和保障行政执法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平等而有尊严的生活。 五是要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进一步提高工作实效。要深入研究人大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深入研究工作运行中的问题和“短板”,深入研究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创造性。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每一项工作都要往深处想、往实处做,力求最好效果。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狠抓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 六是要更加自觉地提高素质、固本强基,打造一支过硬的人大干部队伍。要以学习型、务实型、创新型、法治型、和谐型机关创建为载体,大力加强学习培训,强化作风锻炼,健全考核机制,严格纪律约束,选准用好干部,活跃党建工作,努力把人大干部队伍打造成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不断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