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赵人民代表网
>>
公民与法治电子版
>>
2014年第11期
我眼中的“退休”
◎ 孙恒杰
听说有位职务高的官员退休后失落感很强,迟迟不能适应无班可上、无职无权的生活,足不出户,懒于见人,放不下架子,不愿和普通人打交道。有的官员退下来以后,萎靡不振,无精打采,成天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有的感到空虚无聊,茫然无绪,除了吃饭睡觉,不知道该干点什么;更有可怕者,迅速衰老,健康状况明显见差。这种现象,应该称作“退休综合症”,病因在于头脑里精神枷锁过于沉重,无力挣脱。得了这种病症,只能自我疗救,自我解放。最有效的疗法,是在下列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破除官本位积习,迅速自我还原。是为其一。人生在世,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官也好,民也罢,其本质都是“人”,首先是自然人。“官员”之类身份不过是彼此区别的社会外衣。如同演员唱戏一样,穿上龙袍,就是皇帝,扎上大靠,便是将军;下了场,卸了装,就还原为本来的身份——普通人。如果谁拒绝还原,继续沉溺在戏里,依然称孤道寡,满口台词,那不就神经出毛病了吗?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能官不能民,能上不能下。这种陈腐观念必须破除。当官时,在其位谋其政,好好为党和人民干事。一旦退下来,坦然面对,昔日的官场风景已是过眼云烟,迅速把自己还原为普通老百姓。这样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而不至于陷入病态。
其二是,加强自我修养,保持平常心态。有人习惯于在位时的门庭若市,前呼后拥,一呼百应,说一不二,众人对其毕恭毕敬,点头哈腰。一退下来,门可罗雀,人走茶凉,便觉得人心不古,气恼非常。这种反差,或许有其主观上的错觉,也有人们态度上的变化。人们对其冷落,恐怕主因是他在位时官气太重,不得人心,部下心中不满,却敢怒不敢言。退了,人家不怕了,就来个不理睬。不理睬当然不好。但过于计较也大可不必。人家的态度管不了,气恼只能伤自身。不妨宽容对方,检讨自己,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如果在位时严以律己,廉洁勤政,不以官势压人,而是以人格力量感人,以自身作为服人,那么,退与不退,都会博得大家的尊敬和拥戴。
再者,认真读书学习,努力自我完善。有人百无聊赖,茫然无绪,是因为缺乏真才实学,除去做官,身无长物。李肇星不当外交部长了,被北大、南开等几所大学聘为院长或教授,还带博士研究生,忙得团团转。我周围的退位官员,有写书的、画画的、经商的、被聘去办报刊或当顾问的。他们似乎少有失落感,反倒活得更潇洒,更有滋味。笔者爱好文学创作,在职时因本职工作离文学较远,创作欲望不得不有所抑制。退休后,尽兴而为,随心所欲,写小说,诌诗词,杂文、散文都尝试,可以说迎来了事业的一个新阶段,每天只觉时间紧,哪还顾上发闲愁!常言道:艺不压身。学有专长,其乐无穷。
还有,充实生活内容,适当自我设计。退休后的生活,不宜过劳,也不可过逸;以快乐、充实为原则,以力所能及为尺度。每个人应根据自身条件,设计合适的方式,选择相宜的活动内容。能文则文,能武则武,可远游,可近玩,可雅亦可俗。实在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看看书,上上网,养养花鸟鱼虫,或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都是可取的。总之,只要高兴,觉得生活有情趣,过得有意思,而不是百无聊赖、心态失衡,这就好。
叶剑英元帅有诗云:“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以达观之心看待进退,以乐观之态对待生活,那么生活就不吝丰厚回报,晚年就会更加幸福美满。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