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4年第17期
六十华诞正当时
◎ 本刊评论员
  六十年,寒来暑往一个甲子。
  对于历史长河来讲六十年不算长,可谓转瞬之间,悠忽已逝;对于一个人来说六十年不算短,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懵懂无知的少年、朝气蓬勃的青年、栉风沐雨的中年,再到睿智豁达的花甲之年;对于一个植根于人民大众的制度而言,六十年的风雨洗礼本身就是一个淬火锻造,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954年的金秋时节,经历了翻身解放的喜悦,正投身于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国人民,又迎来了一个开天辟地的新纪元。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开幕,人大代表走进了决定国家大事的神圣殿堂,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庙堂之高,不再是王公贵族的“权利场”,也不再是达官贵人的“俱乐部”。走进神圣殿堂的有抖掉身上黄土的农民,有洗净手上油污的工人,有放下肩上钢枪的战士,有熄掉实验室灯光的科学家……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第一次以主人的姿态坐下来共议国事,人民群众真正决定自己命运的时代此时方才开启。以“草履”登庙堂之高,本身就是一个鼎故革新的开创之举。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国土广袤、封建专制传统根深蒂固的古老大国,在近代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同时也开始了民主政治的追求和探索。中国农民,这个古老中国最广大的劳动群体,不仅在厚重土地上辛勤耕耘,而且用智慧的大脑琢磨维护自身权利、表达自身诉求的办法和形式,让民主之花率先在农村破土萌芽,“一切权力归农会”,中国农民第一次尝试决定自身命运的探索。从农民协会开始,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制度、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一直到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脚步没有停止,探索人民民主权利的尝试也没有停止。
  面对异常顽固的专制传统,面对当时百废待兴的社会现实,面对富国强民的历史重任,照搬西方三权分立的议会制行不通,实行专制独裁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中国特殊的历史和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民主必须由先进力量来领导,必须由人民来当家作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的发展道路,确立了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摧毁了以一个人为核心的专制政体体制,埋葬了以少数人为轴心的精英政体结构,开创了全体人民当家作主、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新时代。这是一场颠覆式的革命,创造了崭新的政治结构、政治机制、政治准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经确立,就意味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行使选举任免权,决定和免除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领导人员和其他重要人员。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制定规范整个社会行为的法律准则。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权,监督“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权,决定本行政区域的重大事项。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1954年至201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走过六十个春秋,六十年风雨,六十载辉煌。对于1954年9月15日这个日子,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应铭记,她是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的开端。对于这个制度,经历过风风雨雨的每一个过来人都应拥护,她是确保人民民主权利的坚实保障。
  六十华诞正当时。六十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过风雨,也遭受过质疑,但其不断发展完善的事实证明,这是历史的正确选择,这是人民的恒久期待。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