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我省的一个重要产业。我省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既拥有闻名世界的金山岭长城、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清东陵、清西陵、北戴河等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又有涞源白石山、涞水野三坡、围场塞罕坝、邯郸鼓山响堂石窟、张家口坝上草原等大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还有未充分开发、却有巨大开发潜力、亚欧大陆独一无二的黄骅贝壳大堤、大名宋代原始建筑风貌的地下北京宫城。这些旅游资源如都能打造成精品,把其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即能成为北京、天津和全国各地高端客源及我省民众旅游观光的首选地,也能吸引境外大批商务人士往来,对促进我省对外交流合作和对外开放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我省调整产业结构、更好地发挥旅游产业容纳就业、提高我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历届党委、政府都对发展旅游业非常重视,使我省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省区和先进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同属太行山脉的河南云台山景区的旅游收入就相当于我省太行山脉众多旅游景点的总收入。又如台湾一个只有不到二十万吨盐产量的废弃盐场,交通条件并不便利,却打造成了每年有七八十万人观光旅游的景点。而我省黄骅盐场清代就是长芦盐务局的一部分,产量远比他们高得多、历史也更悠久,还建立了完整的盐博物馆,又有亚欧大陆独一无二的贝壳大堤,却没有引来大批的游客,而台湾这个废弃的小盐场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观光,创造了可观的效益。 我省虽然有许多品质高、资源好的旅游景区,但都分布在不同的县(市)区。一直以来,这些资源都是归属地管理,就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由于地方政府过多考虑地方利益,形成了保护与开发失调、资源保护不够,有的景区周围还有采石采矿现象、生态受到严重破坏,有的甚至遭到了毁灭性破坏。二是许多景点重复建设严重,大多雷同,缺乏各自的特色、没有做成精品,一定程度上又形成了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开发建设滞后。三是县(市)区由于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和管理的专业人才极为缺乏,使得我省已经开发的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等旅游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管理和利用。 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这些都为我省加快推进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更好地保护旅游资源指明了方向,因此建议: 一、抓住国家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机会,密切跟踪即将出台的具体办法,抓紧对接,积极争取申报,多争取我省的旅游资源列入国家管理序列。 二、创新探索我省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逐步实现重点景区省级直接管理、或者省县(市)区联合开发管理的机制和体制,对有巨大发展潜力但尚未开发的重点旅游资源,且地方又没有能力开发的,由省级单位直接开发、建设和管理。根据资源分布及保护开发的实际,从全省布局考虑,筛选部分开展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展开。 三、指导县(市)区政府加大对珍贵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为今后更好地保护开发留足空间。 四、在创新探索旅游资源管理机制、体制的同时,建议省政府抓紧制定或修改有关规章和办法。省人大要适时出台地方性法规或修改不适应当前形势的有关条例,为我省旅游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化、法律化的体制机制保障。
(作者系河北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