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0年第3期
决不能让外来学生入学成难事
—— 河南省内乡县人大常委会监督政府建校纪实
◎ 朱浩记 徐盛敏 苗长庚
  如今,在河南内乡,外来务工人员因子女“报名难、入学难”的问题即将解决。一些外来务工人员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激动地对视察组成员说:“孩子的入学问题解决了,县人大给我们外来务工人员最贴心的关怀!今后我们一定要鼓足干劲,共同谱写内乡新篇章!”这究竟为什么呢?事情还需从头说起。
起      因
  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确立的“后发内乡”的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有“仙鹤纸业”、“飞龙双千万”、 “中国石材城”等近1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税利超千万元的工业企业落户内乡东工业园区,成为内乡崛起,走出洼地的重要引擎,也加快了湍东新区的发展。
  东工业园区前些年还是被成为“龙须沟”的地方,荒草丛生。近年来县政府虽然大力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但由于财政困难,财力有限,相应的配套设施一直不够健全,最令务工人员烦心的是这一区域始终缺少一所规模较大、设施齐全的中心小学。而进驻的这些企业多是从沿海发达地县搬迁来的,用工条件较高,因而所需工人部分多是从原厂地整批迁移过来,多达近3000余人,当中一些都是携妻带子而来,其子女上学之事就成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为了解决外来学生的入学问题,教体局和湍东镇政府共同努力,在2007年秋把东工业园区周围的小学进行了整合,暂时缓解了学生的入学难问题。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吸引来大量的外来人员,整合后的学校已远远不能消化日渐增多的外来生源,致使学生“报名难、上学难”的问题成了他们最大的忧虑;而当地村民也因班级学生超员,教师负荷过重,造成教学质量下滑强烈不满,他们觉得外来学生挤占了自己应享有的教育资源。因此周边地区时常萌发当地村民和务工人员产生纠纷等不稳定因素,一些务工人员为了孩子上学,只好打道回府,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对此,一些企业负责人和附近村民多次向政府反映这一问题,要求在此建校。但由于多方原因,资金迟迟无从着落,建校一事始终被一拖再拖。
经       过
  2008年9月,县人大常委会在对全县《义务教育法》贯彻执行情况的视察调查中,获悉了这一情况。分管教科文卫委工作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豫辉当即带领视察组深入企业调查摸底,又走访了部分务工人员和附近群众,同时又到学校实地查看,详细了解情况。
  当看到设计规模原本为12班的湍东镇东王营小学把原来的会议室及教师伙房也已全部整合改造为教室,目前已达6轨18班规模,但仍与需求相距很远。由于学生多,活动场地小,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当即要求视察组把这一问题形成专题报告提交到10月份的常委会上审议。
  在审议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薛建国率先发言:“外来务工人员为了我们的发展离开家乡,其子女上学却在我们家门口得不到保障,他们不寒心吗?这个问题,政府必须加以解决,不然,还何谈‘以情招商’呢!”话音刚落,来自教育战线的常委会委员郭亚     说道:“教育是民生之本,学生是家庭希望,务工人员千里迢迢携子女来此上学,就是不想让自己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好让他们有个好环境,盼其有个好前途,我们于情于理都该解决好这个问题!” “这是展示内乡形象的一个窗口,我们招商不能仅仅认为只给企业一些优惠政策就算是万事大吉了,还应着力从‘软环境’上下功夫,保证企业和员工都能‘招得来,留得住’。”……参会的委员们都议论纷纷,一致要求政府尽快拿出具体措施和计划,把湍东新区的建校问题放到重要议程考虑。
  对于县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县政府也高度重视,并召开县长办公会议研究解决。但建校需重新征地,一些村民面对赖以生存的土地日渐减少,纷纷抵制;同时建校还须调整一些企业布局,一些企业也不乐意甚而威胁要搬迁到附近县市,重重阻力使建校一事再次被搁浅。
  县人大常委会却始终没有放松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期间在人大的督促下,县政府要求教体局把这些学生适时地向城镇一些小学疏散,各厂也相继配车辆接送,又稍稍缓解了入学难的问题。
  可这只是权宜之计,随着园区入驻企业的增加,外来人员的大量涌入,湍东新区的框架也进一步拉大,在此建校尤为必要。在2009年的人代会上,一些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务必尽早在湍东新区建立中心小学”的建议。在2009年5月15日的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经审议表决,把该建议作为当年确立的8件重点建议之首,要求政府限期办理。
  为了使建校一事彻底得以落实,根除外来人员因子女上学的后顾之忧,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在听取该建议的办理情况汇报时,通知常务副县长及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到会表态,要求政府要把此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力争办实、办好。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豫辉三次深入园区就校址等问题与湍东镇政府领导及东王营村组干部商讨协调,积极向企业及当地村民说服解释,最终征得同意。2009年8月,学校的选址确立了下来。
  县政府在人大的强力督办下,克服困难,多方筹措,使建校的首批资金280万元9月初到位,接下来就办证、规划、设计施工等建校的前期工作,县人大常委会又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协调规划局、国土局等有关单位尽快办妥了相关手续,并于国庆节前夕开土动工。
结        果
  2009年11月份,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了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分成五个视察组,对当年的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了“回头看”。11月6日,在县人大党组副书记王金等的带领下,视察组一行在县政府及教体局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施工现场。同月20日,县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对筛选确立的重点建议办理情况逐件进行了满意度测评,该建议测评中,获满意票18票,不满意票3票。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吕秀武在最后的发言中说:“这3票不满意是对我们的督促加压,我在这里代表政府向大家保证:明年无论如何,都要把学校建好,力争在暑期开学后交付使用。到时政府请人大再来验收!”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