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赵人民代表网
>>
公民与法治电子版
>>
2010年第5期
春风又暖农民心
——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新亮点
◎ 邹德萍
正如亿万农民所盼,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姓“农”。伴随着迎接虎年的钟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发出的第7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表明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再次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只有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才能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获得坚实支撑的明确信号。冬天的脚步渐行渐远,一号文件像春风一样,温暖着亿万农民的心。
“一号文件”已成中国的一大特色。此前连续6个一号文件,年年有新政策,年年送“大礼包”,年年有新收获,开创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多年难得的好局面。打开12000字的今年一号文件,字里行间透出了许多支农惠农新亮点,很值得认真解读。
一是把“三农”工作提到国家发展战略新高度。“必须不断深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今年将是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三句话: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二是解决“三农”新问题有了发展新理念。“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我国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很多改革不考虑统筹城乡发展就无法推进,因此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在新形势下,农业农村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用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加以解决。农业农村工作不能就“农”说“农”,要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甚至要和世界经济走势联系起来考虑。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分析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是手段,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目的。
三是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有了新方向。“加大统筹城乡力度”和“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基础”,两句话是一个连通的整体,但重心在后面,也就是说,要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不是真正统筹了,最终也要看是不是真正夯实了基础。这个基础不是狭义的,应该包括对农业农村的基本认识、基本政策、基础设施、基层服务体和基层组织等多个方面。为什么强调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因为历史欠账太多,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全国54%的耕地仍“靠天吃饭”,50%~60%的中小型灌区设施老化失修,而且,在连年丰收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防止忽视和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越是在农村形势好的情况下,越容易出问题,曾经的教训很多,越要保持警惕。把800个产粮大县(场)的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和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四是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有新政策。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5个方面,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比如资金、人才、技术等等,更多地向农村覆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以水利、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新一轮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文件还强调了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有条件的镇可以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等。
五是在扶持农业农村发展资金上有新举措。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12个字是更高的要求,不仅确保了“三农”投入资金总量,也确保了比例稳步提高。2009年,仅中央财政用于农业生产的资金就达2642亿元,比过去农民每年上缴的农业税、特产税总量还多,反哺农业,农民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如: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还要求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这意味着我国支农投入将步入机制化,这些新举措对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供了资金保障。
六是加快城镇化和户改农民工有了新期待。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所谓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80后和90后的农村劳动力。他们是“拖着拉杆箱的一代”,和过去“扛着蛇皮袋”的农民不一样,他们受教育文化程度比较高,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城打工,对农业、农村、农民等并不熟悉。同时,他们又渴望融入城市,享受现代城市的文明。据了解,目前中国的新生代农民工约有1亿人,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约占到60%。对此,我国将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特别是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转为城镇居民后,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权益,包括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广州、上海、天津、苏州等地都出台户改新政,接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
七是扩大补贴范围使农民得到新实惠。去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摩托下乡”,有效启动了农村市场,截至去年末已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430万件,不仅拉动了农村消费,而且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让农民得到实惠。一号文件明确,今年家电产品最高限价将大幅度提高,各省份可以在补贴范围内根据本地实际增选一个品种,国有农林场(区)职工也将享受补贴政策。选择范围扩大了,受益人群也增加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是近年来国家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给予的四项最重要的补贴。2009年中央财政对此投入了1230亿元,同比增长19.4%。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把这项好政策加以强化,扩大了粮种补贴的品种,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同时,扩大了农机补贴领域,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设备首次纳入补贴范围。以前主要在农区对农民进行补贴,现在扩大到了牧区、林区和垦区。
八是就业保障安居农村民生又有新改善。水电路气房、文化教育科技社保,是关系农村民生的大事,也是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在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推动下9亿农民的生活持续改善,今年一号文件更把农村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就业是民生之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要让农民工就业有岗位,收入能增加。保障是民生之要。2010年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将稳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均会提高,新农保试点将稳步推进,农村低保将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网正越编越密。安居是民生之愿。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正在加速,全国已有超过90%的试点工程顺利开工。文件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林区(场)、垦区棚户区改造,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实现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九是农村综合改革和基层组织建设推出新机制。比如农民用“一事一议”的办法,在村内搞公益设施建设,财政给予相当的补助,干就补,不干就不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要扩大试点规模,肯定要大大推动农村的公益事业建设。“四议两公开”制度也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探索。“四议”即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这一制度的实质是怎么更好地发挥党员和群众两方面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好村支委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过去要求建立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自治机制,“四议两公开”等做法就是实现这一机制的具体形式。
十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将成为中国新优势。“加强村镇规划,引导农民建设富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传统风貌的安全节能环保型住房。”把农民建房作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并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我国城镇化率还不到50%,发展的余地和空间很大;新农村建设需求也很大。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个着力点,是我国将长期存在的发展优势。这“双轮驱动”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市场空间,进一步凸显中国特色的新优势。
十一是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新提高。农村融资难一直是我国“三农”发展中的短腿,目前,我国还有2945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有70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服务。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此提出要求,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这将变过去“抽血”为“输血”,为农民提供面对面的金融服务,计划用3年时间消除金融空白乡镇,估计用不了3年时间就能实现这一目标,届时,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都会有新的提高。
十二是企业捐赠农村公益事业享受税收新优惠。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或者设立专项的农村公益基金会,用于建设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的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三农”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也不断研究出台一系列针对“三农”的税收优惠政策。中央运用税收等经济和政策杠杆,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聚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积极服务“三农”,可以预见,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高潮即将到来。
我国“三农”工作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亿万农民站在新的起点上,正意气风发、满怀信心开启新征程! (文责自负)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