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赵人民代表网
>>
公民与法治电子版
>>
2010年第13期
“蒜你狠”也不能影响百姓的“菜篮子”
◎ 布 衣
今年以来,大蒜、绿豆、叶菜、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在网络上催生了一系列的网络热词。大蒜、绿豆价格暴涨,被网友戏称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辣椒等接力涨价,“玉米疯”、“辣翻天”应运而生。(6月2日《信息时报》) 难怪有人发牢骚,这真是一个无奈而痛苦的季节,大蒜贵过猪肉、绿豆连飚3倍、玉米疯狂攀高、辣椒翻番涨价。现实生活里,人们收入的增长远远滞后于这些农副产品的价格飞涨,尽管专家言之凿凿,用各种各样的统计数据安慰我们,表面上看人们怨言不少,似乎尚能接受,实际上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生活成本的上升和压力的增加,却是有切肤般的深切体会。
部分农产品的价格猛涨,不仅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民生问题,而且引发了公众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西南大旱、今春我国遭遇近50年来最严重的“倒春寒”等自然因素,二是水、电、油等基础性产品和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价格上涨等经济因素,三是游资、“热钱”“趁浑水摸鱼”的市场投机因素。如果说前两个因素只是使得大蒜、绿豆等农产品有了涨价的可能,那么市场投机因素不仅将这种可能变成了事实,而且起到了价格“放大器”的作用,因而应当对眼下某些农产品价格的飞涨承担主要责任,更重要的是要避免由此引起的通货膨胀。多年从事杂粮贸易的大连今日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雨青表示,我国自产绿豆的产区主要在东北,其中吉林洮南则占到东北地区绿豆产量的70%以上。“去年8、9月份绿豆收获季节我去洮南考察,发现田间地头一片狼藉,收成的确不好,严重的地方甚至可以用绝收来形容。干旱天气造成了绿豆主产区大量减产,这是事实,减产造成一定程度价格上涨本来也属于正常现象。”然而,绿豆价格涨到十多元一斤,则受了市场的普遍质疑。
大蒜、绿豆生产者都是农民,他们通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应该受益。然而市场运营规律是,很多农产品都是被中间商收购,囤积起来之后才涨价。所以,农民受益很少,大块利润都被中间商拿走了。最大受害者是消费者,特别是一些有特殊需求的消费者,一些特殊的需要加工农产品的行业,比如做食品的,他们都会受到影响。农民为什么害怕呢?因为农民也很明白,今年涨高了,明年会有很多人进入这个生产领域。暴涨肯定有暴跌,暴跌的时候损失是谁?损失肯定不是中间商,是生产者。作为生产者,希望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以有利于自己。同时,对于消费者也是有利的。长期来看,暴涨暴跌对于生产者是有损害的。所以,农产品暴涨暴跌,对消费者和生产者是有害的,只对中间商有利。我们讲,市场经济条件下,允许按照市场规律运营,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因此国家的调控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辣翻天”的市场状况里,凸现出的是百姓对物价企稳的期盼与呼吁。中老年人都知道,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于民生品的调节与补贴很多,主要任务是平抑物价。商业工作者对于保障京津供应还记忆犹新,每年“双节”河北要在进京津的路口设卡,堵住运往京津的高价“肉蛋菜”的个体车辆,以保障京津人民吃上平价“肉蛋菜”。这里并不是说计划经济好,一个小事表明国家对民生的重视与调控。亚当斯密早就告诉我们: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事涉民生的物价飞涨,亟需找到问题所在和解决之道,遗憾的是,对于大蒜、绿豆等农产品的匪夷所思的价格飞涨,发改委和农业部得出了完全不同的两个结论,前者认为是游资炒作,后者则称是正常的上涨。权威部门的数据和结论尚且打架,无疑让面对物价飞涨的百姓更加手足无措,压力倍增。
“蒜你狠”依然在“豆你玩”,“玉米疯”已经“辣翻天”。房价涨罢农产品涨,谁知道下边什么涨?在为大蒜、绿豆、玉米、辣椒价格疯涨起出的一个个戏谑之名的热词背后,恐怕正是对底层生活和民生之痛的一种苦涩注解。房子贵、看病贵、上学贵,已经构成了压在民众身上的“三座大山”,每日三餐的必需品千万不要再给百姓添乱了。网络时代信息就是快捷,“蒜你狠”也好,“豆你玩”也罢,总之是网络毫不留情爆出的民生之痛,发人深思,引起重视。对于网络的警示,我们不能一笑而过,在看似戏谑和自嘲的背后,隐藏着的敏感与恐慌,是万万不能忽视的。国家有关部门要关注民生,体恤民情,平息民怨,稳定民心,必须采取一系列控制物价上涨的得力措施,抓好物价平抑和补贴,同时,适时出台提高民众收入水平政策。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