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2010年从部队回家探亲,到魏县车站下车后,被眼前错落有致的楼群、广场“震”住了。心里暗自闷想,这是我的家乡吗?这是中国鸭梨之乡——魏县?是不是下错站了?他看了看站台,是魏县车站,不错啊!可是,该走哪条路回家呢?他拿出手机给家里人拨通了电话:“爸,我到车站了,回家的路怎么走啊?”“孩子,你从车站乘一元公交车到小区下车就到了,咱家搬家了。我和你妈在家门口等你!”电话里传来一位老人欢快的声音。 小孔坐在公交车上,望着窗外,一排排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塔吊“鹤立鸡群”,一间间仿古门店前热闹非凡,一条条笔直的柏油马路宽阔平坦……昔日国家级贫困县在这些变化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让人的心情为之一振。兴奋之余,小孔忍不住琢磨:基础建设耗资巨大,可魏县的这些建设资金又从何而来呢?
破解资金难题
2008年,魏县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三年大变样”的决策部署,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结合魏县实际,在全县大力开展了以实施“66226”工程为题,大力推进“梨乡水城·魏都”建设的“三年大变样”活动。魏县人大常委会为支持“三年大变样”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各位组成人员进行深入调研,为“三年大变样”出谋划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过调研,代表们认为,城市建设资金不是大问题,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建好城市的决心和信心。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城市本身就是一笔最大的资产。哪个地方能够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多方经营城市资产,哪个地方就能够从根本上破解城市建设资金不足难题,加速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魏县不能抱着金饭碗要饭吃。 鉴于此,县人大常委会向政府建议“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拓宽筹资渠道,建立持续的城建资产与资源注入机制,实现市场化的融资,由财政担保贷款筹资列入预算偿还”。县政府积极运作,向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以财政担保,贷款注入资金列入预算偿还的报告,人大常委会及时给予了批复。 通过财政担保贷款补充、盘活土地、资产注入、土地增值等形式,县政府以大气魄、大手笔整体开发土地资源,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拆迁,将“生”地养“熟”,获取更大的收益,用于城市建设的滚动发展。这一建议的实施,有力、有效地解决了县政府的城建筹资问题。
活水自有源头来
魏县县委、县政府从2008年到2010年先后投资数亿元,注册了梨城投资有限公司、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宜水投资有限公司、梨乡水城·魏都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四家公司,对县政府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进行开发和经营,特别是对城区内的闲置土地,全部以“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进行盘活,发挥最大效益。 洹秦巷、育才街位于城中腹地,多年来,由于道路狭窄,商业价值低。县委、县政府根据其地理位置和商业特点,坚持改造和开发同步的策略,精心将两者分别谋划为文化用品一条街和仿古小吃一条街,路面由4米拓宽为12米,两边各建起近百间店铺。两条洋溢着都市风情的精品街巷,让人们眼前骤亮。全城商户纷纷竞拍,一下子就融资7000多万元。目前,梨城投资公司,城乡建设投资公司、宜水投资公司已成功为城市建设融资10个多亿。 同时,魏县还突出自己的特色,以县城周围20万亩梨园、邯郸东部生态水网和“引黄入冀”工程为依托,解放思想,多元化融资,全力打造“梨乡水城”、“华夏魏都”,修建了城区道路36条128公里,疏浚扩挖河道11条86公里,开挖湖泊6个,打造生态水面9000余亩,蓄水3000万方,地下水位上升2.6米,地上水系灌溉面积64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70%。县城规划人口达36万人。 如今,经营城市的这扇大门已经完全打开。魏县用短短的两年时间,一个财政收入过亿的国家级贫困县,在“城镇三年大变样”中竟然累计投入28.6亿元,完成了上百个重点工程,使县城框架由13.7平方公里扩展到38平方公里,把一座北方旱城变成了“梨乡水城”。 魏县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县(2009年被联合国地名总部中国分部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如同插上腾飞的翅膀,振翅飞翔……
责编:胡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