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1年第9期
修车的老人
◎ 徐俊霞
  我们家社区对面是一座街心公园,里面有个残疾人修车摊,摊主是个聋哑人,六十左右的年纪,个头矮小,一年四季穿着一身破旧的绿军装,因为长时间风吹日晒的缘故,布满皱纹的脸黑黝黝的,脸上却始终挂着温和的笑容。
  一天傍晚,我的电动车车胎瘪了,顺便推到他的修车摊修理。冬天的夜晚,已经过了下班的点,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街心公园里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在散步,还有两三对情侣在窃窃私语。
  忽然临街的马路上,一辆急驰而来的轿车突然冲向了人行道,撞向三三两两的人群。坐在马扎上的我本能地大叫一声站了起来,那位老人随着我的动作也停下手中的活,随着我的视线望去。瞬间,那辆白色的轿车重新转入车道,像箭一样迅速地驶离,消失在夜幕中。人们聚拢过去,惨淡的光影下,一个大约七八岁的男孩浑身是血安静地躺在地上。
  人群里不知道谁拨打了120和110,救护车和警车呼啸而至,马路上已经里三层外三层聚满了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人。天生晕血的我怔怔地站在那里,手脚冰凉,思维停滞。这个位置因为没设红绿灯,一直是交通事故的高发路段。警察向周围聚拢过来的人们了解着情况,人群里七嘴八舌。有人说,太惨了,才那么小的孩子,肯定救不过来了。有人骂,真缺德,撞了人就跑,这样的人到底有没有良心。有人说,车速太快了,这哪是开车,简直是明目张胆地杀人。
  修车的老人从人群里慢慢地往回走,铁青着脸,一句话也不说。他刚才一定看到了这一幕惨剧,直到给我修好车,老人的脸色一直没有缓过来,我递给他钱的时候他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
  第二天,报纸、电视各大媒体上纷纷登出了受害人寻找肇事车辆线索并重金酬谢的启事,我有看新闻的习惯,这则启事触目可及,任你怎么躲都躲不过。连续一周,地方媒体都登载了那则相同的启事,被撞的那个小男孩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8岁,刚上一年级。电视里,小男孩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哭成了泪人,他的父亲声泪俱下,许诺重金酬谢举报和提供有力线索的好心人,争取尽快将肇事逃逸者找到,还自己过早夭折的儿子一个公道。
  一天、两天......人们无动于衷,彷佛患了集体失语症,人们的道义和良知,似乎跟随肇事车辆一起“逃逸”了。随着私家车的增多,这座城市的马路上几乎天天都在上演一幕幕惨剧。前不久,一位司机酒后驾驶撞伤一位七旬老人后逃逸,经目击者举报后捉拿归案。谁知事后,举报人遭到了报复,家里的窗玻璃莫名其妙被人砸碎,停在小区里的轿车被偷,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提心吊胆。
  那段时间,我寝食难安,度日如年,一闭上眼,就看到那个小男孩血肉模糊的样子。我没有看清楚那辆轿车确切的车牌号,可是那辆车的颜色和外形过目不忘。我一次又一次拿起电话又放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学会了明哲保身这种处事原则。
  终究没有拨出那个电话,恰好此时公司派我去外地出差,正好借此机会出去走走,卸下心灵的重负。我知道那天傍晚目堵了这场车祸的一定不只是我一个人,马路两旁的商店里、街心花园里,会有许多双眼睛看到那一幕悲剧。人们并不是天生的自私、冷漠,可是,所有的人,在这样的时候,都选择了沉默,都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出差回来,已经是半个月之后,一切都已经平息下来,这个城市又恢复了往昔的宁静。傍晚出门散步,我竟然没有看到那位修车的老人,也没放在心上,以为他今天收摊早了些。
  第二天到公司里上班,听同事说,是一个修车的老汉举报了肇事者,还是个聋哑人,他听不见声音,说不出话,可他会写,认得阿拉伯数字,他连前面的英文字母都不认得,可是他却记下了车牌号……我心里一动,马上想起了那位老人。同事们还在议论纷纷,一个修车的老汉这么做还不是为了那笔丰厚的酬金……就算为了那笔钱,那么多人目堵了那场交通事故,还不是人家一个残疾人勇敢地站了出来……有同事大声辩白,人家没有要酬金,并不是人人都喜欢不义之财的……那位老人说了他孙子也这么大,将心比心,要是他孙子被撞了,也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
  将心比心,这话说得多好啊!我们漠视别人的不幸,当有一天自己遭遇不幸时,是希望别人热心相助还是冷眼旁观呢!
  下班的路上我心里翻江倒海,很不是滋味。路过街心花园的时候,还是没有见到那熟悉的身影,抬腕看看表,时针刚刚指向六点,往常这个点,正是老人修车最繁忙的时候。我问了周围一些设摊的人,没有人知道老人去哪里了。
  一位开出租车的小伙子正好把车泊下,他经常帮老人修车换轮胎,我赶紧上前问他老人究竟是怎么回事?生病了还是……那位小伙子犹豫半天,才告诉我,大爷走了,带着老伴去别的城市讨生活了。肇事者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大爷举报后,他们得知消息找人砸了大爷的修车摊,找到了大爷的出租屋,大爷的老伴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经不起他们折腾……唉,有钱人都是一手遮天呢!
  我不能想象老人没了吃饭的家什该怎么生活,他的全部家产加起来不过是几件修车的工具和那辆破旧的平板车,他一天到晚起早贪黑的在这个城市忙碌着,收入的微薄是可想而知的。没有人会注意到一个毫不起眼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修车人的存在,没有人会关注一位残疾老人在这个城市匆匆离去的原因。
  我们都是四肢健全、不聋不哑的正常人,有一双灵敏的耳朵,有能言善辩的嘴巴,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为了自保,我们收起了热情选择了冷漠,我们可以逃避事实和真相,却逃不过良心的自审。
       修车的老人走了,却留下了他的正义和良心。老人的举动让我觉得他有着需人仰视的高贵……
                                                                                    责编:陆京慧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