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1年第13期
民间借贷要注意财产安全
◎ 王景龙 胜 秋 孙 艳
  银行紧缩银根,连续提高储备金利率。众多企业、个人,纷纷寻求民间借贷资金,民间借贷热火朝天。月息6%、7%甚至10%,利率一路上浮。一些为借贷牵线搭桥的民间借贷中介也应运而生。面对民间借贷中介,投资者要注意你的财产安全。
  案例一:退伍军人郭某为了使闲置的资金保值,不受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影响,经一民间借贷中介的介绍,将自己和战友的近100万元的“安家费”借给了张某开加油站。说定两年后返本付息,月息8%。张留有一栋价值一百多万元的楼房作抵押,还有加油站在,看来还款问题不大。可款借出后不到一年,张抵押的楼房拆迁,张偷偷支走了150万元的拆迁款,把加油站也以20万元出兑后,携款出走下落不明。
  案例二:为了使手中的钱增值,退休干部何某等,将几十年的积蓄,经一民间借贷中介的推荐,借给了一老板做煤炭生意,讲定月息8%,期限一年。可借贷到期老板以“出了点事”,生意亏损为由,拒不偿还。何某等将其和保证人也就是借贷的中介,告上了法院,又是起诉、又是执行,跑了一年。本钱好不容易要了回来,不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部分得到了法院的支持。可这点利息,执行到位不足1%,还不够跑法院的费用。
  说法: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民法通则》第九十条规定:“合法的借贷受法律保护。”民间借贷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又是一种法律现象。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民间借贷是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约行为。民间借贷必须依法进行,面对民间借贷中介,面对高利,借贷一定要依法,一定要注意财产安全。
  一要提高警惕,避免上非法集资的当。根据《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第一条、第二条专门明确了非法集资的界定标准和特征要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具体行为方式: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二要依法确定利息。《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第七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条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中介的民间借贷,高利贷、利滚利,也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三要深入了解贷款人的诚信和还款能力。《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四条规定,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中介指在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两极之间起居间联系作用的环节。借贷中介一般只起到提供“资金需求信息”和“资金供给信息”,为资金供需双方搭建融资桥梁的作用。出借人往外借款时,要对借贷中介的资质、信用,有所了解。不但要听借贷中介对贷款人情况的介绍,自己也要对贷款人的诚信、还贷能力进行了解,甚至要对贷款人贷款投资的前景作出考察。
  四要设立担保物权。《物权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设立担保物权。担保物权,与用益物权相对应的他物权,指的就是为确保债权的实现而设定的,以直接取得或者支配特定财产的交换价值为内容的权利。经中介的民间借贷,出借人也要给自己借出去的钱款上“保险”。
  五口说无凭,立字为证。民间借贷、经中介的民间借贷也不要忘了签合同。民间借贷大多以“借据”的形式代表合同,由于借据过于简单,发生纠纷凭此处理困难。最好签订正式的借贷合同,详细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等规定,借贷合同一般应当载明借贷双方当事人的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等自然情况。同时要载明借贷款用途、借贷款金额、借贷款利率、借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同时还要载明保证条款、违约责任、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等。条款最好经过公证赋予其强制执行的效力。
  六要注意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经中介的民间借贷,请求人民法院保护自己的债权,也不能忽视时效问题。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