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环境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2011年石家庄市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对市直农口部门“优化发展环境”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从年度议题的确定,到具体视察、检查、调查、听取汇报等工作过程中,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记在心中,抓在手上,督促推进。8月份还专门召开了农口部门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座谈会,之后又多次深入基层检查、调研。
一、农口部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电视会议后,农口部门高度重视,行动迅速,措施有力,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本部门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农口各部门都把搞好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摆在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局一把手任组长,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专门人员来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各部门召开了本部门、本系统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动员会,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我们怎么办”大讨论等活动,在农口各部门迅速掀起了一场“效能革命”。市农业局下发了《五查五看活动通知》,市农发办开展了“六查六看”活动,要求每一位干部职工对照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自我剖析,找差距、求对策。 (二)采取多项措施,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市农业局对工作和办事流程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完善了首问首办、一站式办理等十项制度;市水务局消减下放了14项行政审批项目,同时,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流程再造,削减审批环节3个,缩短审批时间38天。市气象局除了下放一些行政审批外,还向没有气象主管机构的高新区、正定新区、鹿泉开发区派驻人员,最大限度地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及时的气象服务。从督办市人代会代表重点意见建议办理情况看,有承办任务的市农业局、市畜牧水产局办理质量高、办理速度快,是近年来少有的,因此获得了很高的代表满意度;市供销社制定完善了限时办结制度、首问负责制度、工作日志制度等八项制度,将社会服务公开承诺事项,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及供销社网站等媒体,主动向社会公开,还开展了“履职践诺大家评”活动,大大提升了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市林业局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本领、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四项服务,开展了“亮出身份、亮出能力、亮出业绩”活动,要求党员统一佩戴党徽,接受群众监督,都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积极转变作风,为“三农”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市林业局、市农业局非常重视行风建设,在全系统开展了“抓行风、树形象,为民办实事”活动。市林业局公开承诺为民办5件实事,局主要领导两次到《行风热线》直播间与广大群众交流对话;还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专业技术人员把林业科技送到田间山头,受到果农的称赞;市供销社对本系统涉农企业开展了零距离、保姆式服务,主动邀请市工商局、招商局等职能部门到一线为企业办理有关手续,过去按正常程序要2个月才完成的工作,仅半天就办理完毕,深受企业好评;市农业开发办积极转变作风,变过去的被动服务,为现在的主动上门服务,初步实现了“小开发大服务、小部门大作为、小职能大创新”的工作理念,2011年争取国家开发资金2亿多元,是2010年的2.27倍,争取新增国家开发县5个,使我市开发县达到15个,由农业开发小市变为全省农业开发大市。 (四)抓项目谋发展,努力增强工作实效。市水务局2011年以来加大了项目跑办力度,全市50个水利建设项目已列入国家、省里建设规划盘子,累计争取建设资金17亿多元。市委、省水利厅分别转发了他们的做法;市供销社为了实现“农超对接”,创建了100家农资超市,并注资扶持蔬菜基地加快发展,由他们扶持的平山清泉无土栽培有机蔬菜项目,填补了我市一项空白;依托正定国际物流园等,打造了10亿元信息物流产业基地;依托石家庄再生资源科技物流园,打造10亿元城市矿山基地项目有了很大进展。 (五)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制定了督导检查实施方案,及时察看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市 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等都制定了加强督导检查的实施方案,对重点工作、重点岗位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市农业局对下属各单位开展了查会议记录、查心得体会、查执法记录等三项督导检查,检查结果还在全市农业系统公布。二是抓正反典型,加大奖惩力度。市农科院的郭进考、赵国忠作为优秀党员专家代表,受到习近平同志亲切接见,称赞他们是“优秀党员中的优秀专家,优秀专家中的优秀党员”,市农业局借此开展了“树典型学先进、争创一流业绩”活动,推进了各项工作落实。市水务局在抓正面典型的同时,注意抓反面典型,对一次检查中发现脱岗的防汛办两名同志给予调离工作岗位处理,并在全系统内通报,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二、市农口部门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职能部门存在“官本位、权本位”意识,对服务对象故意刁难,能快办的事久拖不办,推三阻四,让被服务者反复跑,甚至不请不送不办事。有的对提过意见的服务对象打击报复“穿小鞋”,打入另册。有的单位审批环节仍然过多,不肯放松一些不必要的审批手续,影响了办事的效率。 二是有的同志缺乏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工作标准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得过且过,混天过日。有的缺乏承担精神,在开展服务时,受定式思维影响较多,思路小、气魄小、办法少,遇到难点、热点和棘手问题时,无可奈何,灰心丧气,显得无所作为,毫无办法。 三是有的单位工作重部署、轻落实,检查督导不够,缺乏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从调研看,一些部门的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还没建立起来,容易造成工作懈怠和问题反弹;尽管不少单位都建立了举报投诉电话,但接听无专人,处理不及时,加上广大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热情不高,致使投诉电话形同虚设,局面尴尬。 四是有的干部学习的主动性不足,素质不高。主要表现是,主动学理论、学业务的意识不够强,对国家、省、市的重大决策、最新政策及法律法规,学得不深,吃得不透。表现在工作中,办法不多、效率不高、办事呆板,缺乏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影响着我市发展环境的优化。
三、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优化发展环境建设要坚持常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是一场“效能革命”。正如市人大常委会王增明主任所说的“这个‘穴’点的好,抓住了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但由于体制、机制、干部素质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优化发展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常抓不懈,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的基础上,下大力抓学习、抓培训,提高干部素质,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为此,市政府首先要下力气抓。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要把日常监督时时牢记心中,抓在手上,督促政府部门把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长期抓下去,不抓出成效,绝不放手。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建设要不断完善制度,重建制,严落实。制度带有根本性。市政府各职能部门要主动建章立制,完善各项制度,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市人大常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紧紧围绕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加大监督力度,督促市政府推进制度建设,并将成熟的制度上升为行政规章或提请市人大立法。此外,还要加强对《石家庄市机关工作人员损害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督导检查,严格落实奖惩制度,特别要落实过错追究制度,以制度来推进我市优化发展环境工作。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建设要抓好正反两方面典型,正面引,反面推。从调研看,抓正反两方面典型,以典型来激励和教育广大干部,是搞好优化发展环境的好方法、好措施。一方面,要树立正面典型,对在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或做出较大贡献的干部,要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并号召向他们学习,从正面引领创造优化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抓反面典型,对不作为、乱作为者,坚决给予惩戒、处罚,包括对违法乱纪者绳之以法,要通过杀一儆百,鞭策落后,从反面推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言必行,行必果。实践中看到,各级各部门一把手、领导班子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工作作风、创新意识等,直接影响着本部门、本系统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干事意识,处处争先创优,处处以身作则,言必行、行必果,在我市优化环境建设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监督作用、第一责任人作用,以自己的亲力亲为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事业心,带动本部门、本系统的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全市各部门、各领导这样共同努力之时,就是城市发展环境优化之日。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