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这是我们党针对当前党内生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我们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为什么要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
党内生活是党员干部加强交流、增进团结、净化思想、促进工作,提高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有效形式,也是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的重要组织制度。我们党是一个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健全和完善党内生活,自觉抵制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解决党内矛盾和维护党的纪律。从某种意义上说,党就是在健全和完善党内生活,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不断纠正和克服自身缺点错误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 当前,党内生活方面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有些问题还非常严重,不可等闲视之。 不讲真话。在少数地方和单位,不愿或不敢讲真话的现象严重。有的在向上级机关和领导同志汇报工作时,讲好的方面浓墨重彩、极力渲染,对问题和缺点则轻描淡写、讳莫如深,对群众的苦与痛、基层的忧与愁,则是能掩则掩、能盖则盖;有的只准报喜,不许报忧,对问题层层截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对报忧的人横加指责、施加压力,甚至打击报复;也有的擅于揣摩领导意图,看领导脸色说话,不惜溜须拍马,搞无原则的歌功颂德,以此来换得领导对自己的好感乃至提拔。假话盛行,不仅妨碍上级机关对真实情况的了解和掌握,造成决策失败,也会腐蚀干部,助长虚假之风。 “表扬与自我表扬”。一个时期以来,上上下下都反映“批评难”,然而情况多年没有根本改变,许多党组织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批评的空气。有的不愿自我剖析,担心有损形象,授人以柄,怕别人抓辫子,在开展自我批评时浮光掠影,说远不说近,说人不说己,讲社会问题不触及个人问题;有的甚至将自我批评变成了变相的“自我表扬”,评功摆好,自我推销。有的奉行“多栽花,少摘刺”的处世哲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提批评意见时东拉西扯、海阔天空,不触及错误实质,只是简单的提出“希望”。这种以“不伤人”为原则的所谓“批评”,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 “家长制”、“一言堂”。少数地方和单位领导把集体领导当陪衬,把集体讨论当形式,搞个人专断、“家长制”,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有的在班子成员意见不统一甚至于分歧时,搞个人说了算,“一锤定音”,凡是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一概否定,凡是自己作出的决定必须“一概照办”,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更有甚者,对下级颐指气使,不顾事实随意批评、指责、训斥,随意践踏党员和群众应有的权利,甚至打击报复。等等,严重窒息了党内民主。 拉帮结伙、搞“小山头”、“小团体”。有的为了自己升迁提职拉选票,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厚此薄彼,唯亲是举,而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少数年轻干部热衷于在上级领导机关找所谓的“靠山”;有的单位少数同事之间不称同志而称兄长,叫领导不叫职务而称“老板”,“庸俗关系学”盛行;有的远离群众,却热衷于贴近“大款”,同他们称兄道弟,打得火热,过从甚密;有的热衷于认老乡、访战友、叙同窗,继而组织“战友会”、“同学会”、“同乡会”,甚至搞“拜把子”结义,“荣辱与共”。等等,严重影响了党的团结统一,扭曲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过于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少数人名利思想重,“官本位”意识浓,把对仕途的升迁、对金钱的追求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眼睛只盯着空缺的领导岗位,心里只想着个人的利益,对群众疾苦则漠然视之;有的认为“权力是领导给的”,于是他们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甚至只对少数人、个别人负责,“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有的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一味“自我设计”,现在是副处长,三五年后是处长,再过几年是厅级,三年没动就有失落感;有的刚刚提拔,就急于要车子、要房子,要各种待遇,“该得到的一定要得到,不该得到的也想得到”。 少数地方和单位党内生活庸俗化现象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方面来看,有的党员党的观念淡薄,当老好人,害怕得罪人,在原则性问题面前,不问是非曲直,搞一团和气,遇到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听任各种错误思想自由发展。从客观方面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西方资本主义一些庸俗、腐朽思想侵蚀了党的肌体,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到党内生活中,影响了党内生活的严肃性,使党的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受到削弱。从制度方面来看,一些党组织党内生活制度不健全,对党内生活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有的虽然定有制度,但不去落实,形同虚设。 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党内生活是广大党员锤炼党性、改进作风的基本课堂,也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党内生活庸俗化的实质是不讲党性、不讲原则、不讲纪律。它是党的队伍的腐蚀剂,任其发展,势将减弱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党内民主生活就无法正常开展,党的监督机制就会失灵,势必消解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降低党的肌体的免疫力,损害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二、应该提倡什么样的党内生活
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提高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的首要问题。 一是坚持党性。党内生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党的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和发展党员的先进性。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立身之本,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坚定理想信念,就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就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勤政为民,努力工作,真抓实干,讲求实效。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时刻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服务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二是发展民主。没有充分的民主,就不会有正确的集中,就不会有全党意志的真正统一,就不会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其结果必然导致党内生活死气沉沉。党内民主既是党内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党内生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拓宽渠道,保证基层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及时反映到上级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应充分听取党员和下级党组织意见,集思广益,改进工作。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三是敢讲真话。党员干部能不能、敢不敢讲真话,是人生品质的体现,是党性修养的考验,也是参加党内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党内生活中,每个党员都要坚持说真话,喜欢听真话,了解真实情况。要认真善于学习理论和法律政策,善于调查研究,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 四是严肃纪律。党的纪律涉及党内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每个党员来说,严肃党纪最根本的就是严肃党的政治纪律。严肃党的政治纪律,首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允许公开发表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不允许在群众中散布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不允许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每个党员都要加强组织观念,顾全党和国家的大局,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五是明辨是非。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原则问题不退让,枝节问题不纠缠,维护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严肃性;要实事求是地分清工作中失误和政治原则性错误的界限,既要对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事情不含糊,对关系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不马虎,对关系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和生活作风的事情不迁就,又不能乱扣帽子,伤害同志;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团结同志。 六是增强团结。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团结也出干部。在一个领导班子里,“一把手”要坚持讲党性、树正气,虚怀若谷,以德服人;其他班子成员要增强大局意识,积极配合,相互支持,合作共事。要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不和稀泥;在一般问题上讲感情、讲友谊,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使班子成员之间成为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已、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生活上相互关心的挚友。
(作者单位:安徽省委组织部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