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二字,如今似乎成了问题丛生、矛盾重重的代名词,甚至还时不时地“引爆”令人瞠目结舌的极端事件。医患纠纷的症结究竟何在,又该怎样化解呢?
频发的暴力伤医事件
哈尔滨:行凶者刀砍医生,造成一死三重伤 今年3月23日下午4时许,一个年轻男子持刀闯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行凶,造成医务人员1死3伤。犯罪嫌疑人因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于2011年3次到该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今年3月23日早晨9时许,在其爷爷的陪同下来复诊,下午4时许便制造了惨案。犯罪嫌疑人逃离现场后自杀未遂,在该院急诊科包扎伤口时被公安干警捕获。 被杀死的医生王浩是哈尔滨医科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出事前刚刚收到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一个前程无量的年轻医生无辜被害,而凶手还是一个未满18周岁的年轻人。
北京:接连发生医生被刺事件
2011年9月15日15时许,43岁的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徐文,被挥舞菜刀的凶手连砍18刀。徐文随即被送入手术室抢救,经过多家医院多学科专家长达9个多小时的全力救治,直至9月16日凌晨2时才脱离生命危险,被送进重症监护病房。 砍杀徐文的人,是她5年前的患者,被称为“京城草隶第一人”的书法家54岁的王宝洺。凶案发生两个小时后,王宝洺被北京警方抓获。 2012年4月13日这一天,北京又发生两起医生被刺事件。该日上午10点25分,一个蒙着口罩的人冲进北大人民医院刺伤了耳鼻喉科教授邢志敏。9个小时后,他又冲进北京航天总医院急诊科,拿刀刺向从没给自己看过病的赵立众,正在填写病例的赵医生甚至来不及抬起头,就倒在血泊中。他们间并没有一对一的医患纠纷,赵立众只是“随机地”成了不幸者。与其说他倒在患者的尖刀下,不如说他倒在医患关系的极端对立情绪下。
上海:新华医院多名医生被刺
今年1月31日上午10:30,患者刘永华约20名家属,直接冲入上海新华医院院心胸外科病区,踢开心胸外科主任办公室的门,发现室内无人,转而攻击隔壁办公室的心胸外科副主任。不容分说,凶手连续2刀捅向该医生的左前胸,致其当场重伤倒地。行凶后凶者还将其拖至8楼窗口,企图将他从窗口推下。其他医务人员见状,奋不顾身与行凶者搏斗。在制止犯罪行为中,有10名医护人员先后受伤,其中6位医生伤情严重住院治疗,伤情最重者左前胸伤口深达4厘米,离心脏仅1.5厘米,造成血气胸,险些致命。此次受伤的6名男性医生均为优秀的年轻医学博士、医疗骨干,其中4名为中共党员,并且都不是该患者的经治医生。 …… 一项针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显示,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事件;61.48%的医院发生了病人去世后,家属在院内摆花圈烧纸设灵堂、多人围攻威胁医生等事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超过1万人,2000~2010年10年间,共有11名医务人员被患者杀害。
医患关系为何恶化
大型公立医院累年积弊及改革滞后 医院管理专家阎惠中认为,在经过数年的“跨越式发展”之后,当前中国的公立医院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正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这种危机具体表现在过度扩张、过度医疗和过度特需等“三个过度”上,三个过度互为因果,相互刺激,愈演愈烈。 “看病难,看病贵”、“大处方,大检查”等行业弊病,让一些患者心有抵触,正常的诊疗也可能招来怀疑;而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医生同样觉得委屈。正是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之下,一点小小的纠纷,都可能成为点燃医患对抗的火种。 大型公立医院的累年积弊及改革滞后,是医患矛盾激化最重要的制度因素。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尽管声称要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但在诸多法学界人士看来,由卫生部主导制定的这部条例,更多还是在保护医院以及医生的利益。 事实上,受到医患双方诟病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实施以来的10年中,恰恰是中国医患冲突加剧的10年。 由全国人大法工委出版的关于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著作中写道:……各方普遍认为,医疗事故案件处理中,法律适用二元化现象损害了我国法制的严肃性和统一性,影响司法公正,加剧了医患矛盾。
部分媒体推波助澜
部分媒体缺乏专业常识或者舆论导向倾斜的报道“加剧”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关系。 哈尔滨“3·23”血案之后,行凶者李梦南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医生不了解他多次求医的辛苦,一时冲动犯下大错。他的那句“我不应该滥杀无辜”成了此后某媒体的新闻标题。 “这个标题让人感觉很别扭,王浩等人非接诊大夫是无辜的,所以不该杀。那是不是‘有责任’的接诊医师就应该被杀?”北京协和医院教授毛一雷对此十分担忧,近些年来,类似的报道无意之中使医患双方关系激化。
篡改和销毁患者病历
在医疗纠纷中,真实完整的病历是还原责任的重要依据,但在近年间,篡改和销毁患者病历的事件时有发生。 检索近几年的新闻报道可知,篡改患者病历导致纠纷的事件,在郑州、连云港、南宁、杭州等地均有发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2010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引述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医疗纠纷中,60%的医疗机构曾涉嫌伪造或篡改病历资料”。卫生法学专家表示,毁掉病历或者病历造假,是医患矛盾频发和不断升级的一个突出原因。
一些医务人员医德欠缺
很多医疗纠纷,固然有医术方面的问题,然而更多的往往是由医生和院方缺乏医德引起的。 2009年11月3日,南京一名婴儿徐宝宝因高烧、眼眶部肿胀等症状被父母送至南京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深夜,徐宝宝病情恶化后,其母亲多次向值班医生反映病情跪求治疗,但由于医生忙于打游戏等原因,未及时作出治疗,婴儿随后夭折。 徐宝宝事件最终以玩游戏当事医生被开除,医院院长书记分别受处分而告终。这起事件,确实表明某些医务人员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酿成恶果,导致患者家属以及社会公众对部分医务人员丧失信心。 此外还有医生拿回扣收红包等方面的问题,也会导致医患对立。
多措并举,化解冲突,重建和谐医患关系
依据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推测,一个激烈冲突的背后,常常隐藏着9个以上的潜在冲突,因此,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来阻断医患矛盾的升级,类似的悲剧还可能重演。那么,如何阻断相关的矛盾呢?
深化医改,化解矛盾
“3·23”事件发生后,在6000多个对此事件进行投票的网民中,有4000多人选择了“高兴”。这些人中,有几个人说得很清楚,他不是没有人性,不是没有道德,也不是针对王浩,而是针对当前的医疗体制。 要让医生不在恐惧中救死扶伤,只有坚定不移地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如此才是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之道。我们的政府要进一步重视民生,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全面扭转公立医院的趋利行为,切实提高老百姓的医疗保障水平。
充分发挥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的作用
山西省将人民调解第三方独立机制引入到医疗纠纷的调解工作中,用专业化、职业化的调解团队来化解医患矛盾,在妥善处理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索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经过2006年至今的6年努力,山西医疗纠纷处理呈现出‘四降两升’的局面:医疗纠纷案件进京上访、到各级政府上访、到卫生行政部门上访、政风行风热线投诉均减少了90%以上;调解成功率达到90%以上,结案后患方满意率达到98.5%。全省连续4年没有发生一起因医疗纠纷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认为,山西省将人民调解第三方独立机制引入医疗纠纷中,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走好公平公正的司法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余晖认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只是一种“更高级的私了方法”,“我觉得解决医患矛盾现阶段还是要走司法的程序,要通过完整的司法程序把这么多医疗纠纷和事故发生的机理和危害通过案例总结出来。可以把诉讼的程序公开化,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只要审理程序是公开的,包括专家的名单公开,我觉得不中立的情况会大大减少”。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如果医生以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来服务广大患者,那么,医患关系就会得到不断改善。 “自古以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人们之所以对医生心怀敬意,是因为医生担负着治病救人的使命,医生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我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奠基人之一、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邱蔚六院士说,“当医患之间的极端事件屡屡爆发,医生的尊严日渐丧失,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是否只专注于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医德的提高;我们在关注自己尊严的同时,是否同样尊重病人的尊严?” 邱蔚六认为,医生的尊严并不来自于他的学历、地位、职称,医生的尊严来自于患者的敬重,来自于精湛的技术和仁爱之心。“医患关系的改善,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医生做起,我们做医生的只有从内心呼唤仁术的回归,尊重患者、体谅患者,医患之间的难题才有望化解。”
媒体报道要避免误导受众,激化矛盾
上海市海上律师事务所医疗律师刘晔认为,“媒体也要提高专业素养,尊重事实,立场公正,不懂的问题要请教相关专业人员。长期报道医疗纠纷的媒体,我认为要配备两类人员,医生顾问和法律顾问”。 广州军区联勤部原研究员阎惠中也认同非医学专门媒体在报道类似事件时要多向医疗系统专家请教。“医患纠纷的报道不同于一般事件,记者应更加专业,不偏不倚,审慎地报道医患纠纷,避免误导受众,激化矛盾。”
保证病历的真实完整
医治篡改病历乱象,需要对症下药,药方就是尽快设计和完善“良法美制”,并不折不扣地执行。一是从法律上增强患方对病历资料的控制权。二是增大篡改病历行为的违法成本。一方面要规定隐匿、伪造或者销毁有关资料的情节严重情形,防止监管部门滥用自由裁量权;另一方面,要增加违法行为的刑事制裁手段。三是以立法的形式增强防范机制,以法律制裁的方式威慑行为人。
责编:陆京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