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人大监督工作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认真探索、寻求突破,不断深化新形势下的乡镇人大监督工作,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一、乡镇人大应监督“三公”经费的公开 这段时间,中央各部门陆续公开“三公”经费,这是历史头一遭,在制度建设上有深远的破冰意义,是还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一种形式,也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举措。作为乡镇人大应趁势而上,监督政府公开“三公”经费。近年来,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各项检查前泛后起,加之物价不断上涨,乡镇的“三公”经费随之剧增。但这些经费仅仅是“一支笔”审批,有的也不在财政上列支,而是另辟蹊径,就账查账是难以查出问题的。即使在人代会上,代表们也只能从财政预决算的报告中了解总支出,对具体的支出内容就知之甚少了,尤其对“三公”经费更是一头雾水。就公务接待而言,近年来呈倍增态势。一个乡镇一年支出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均美其名曰为用于招商引资和迎接上级检查考核等,使得本来就非常吃紧的乡镇财政更加捉襟见肘。“三公”经费谁来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责无旁贷,乡镇人大也不能推责。监督什么呢?比如,公费吃喝次数、标准、人次、全年招待支出;公车数量、费用,尤其是新购置公车的数量、标准、是否经上级部门的审批;公费出国人次,是否经上级批准、费用标准等。既要在部门之间、单位之间进行比较,又要同比、环比,看看到底哪个部门和单位的“三公”经费多、问题多,顺藤摸瓜,一查到底。乡镇人大可以单独审议,也可以和纪检、监察部门联合审查。一方面,法律法规应赋予乡镇人大此项权力,另一方面,上级人大应给予大力支持,乡镇人大也要敢于动真碰硬,这样,乡镇人大监督“三公”经费公开就能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二、乡镇人大应监督村干部在征地拆迁中的行为 过去,人们总认为村级经济是“一张桌子、一个戳子(公章)、一个空壳子(队房)”。近年来,因城镇发展、道路建设和园区建设需要,征地、拆迁频率很高,给村级经济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但因管理制度滞后,一些村干部趁机浑水摸鱼,因贪污、挪用征地拆迁经费的村干部已为数不少,有的贪污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村干部也成了大贪官。尤其是郊区村,征地拆迁已成常态,村干部“一窝烂”已不是什么罕事了。 原因是这些村的“三公开”已成了聋子的耳朵——明摆设。村干部信不过的人进不了村务公开组织,对村干部不利的事就不公开或少公开,这样,为我所需的公开比不公开更具欺骗性。监督的缺失助长了村干部的腐败。因此,乡镇人大监督村干部在征地、拆迁中的行为势在必行、时不我待。应从规范农村“三公开”入手,把征地、拆迁的政策,补偿标准,各户征地、拆迁面积等项内容昭告全村,在阳光下操作,给村民一个明白。乡镇党委要大力支持人大的监督,乡镇人大也应克服与己无关的想法,积极主动地组织和发动人大代表参与监督活动。通过视察,接待来访等多种形式,真正把对村干部的监督抓上手,抓出成效来。 三、乡镇人大应监督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 如今,乡镇工业园区已成为当地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工业园区中对专业园区的布局还缺乏科学规划。在工业园区创办初期,往往按“先来后到”,将不同类别的企业安排在同一块地段上,一块安满了,再安另一块。这样,一个园区就成了一只“大拼盘”。纺织、机械、化工、电子、轻工,什么业态都有,带来许多弊端。作为乡镇人大应着眼长远,督促调整产业定位,加快建设专业型园区,推动产业类别由“杂烩型”向主导支撑型转变。 造成“大拼盘”的原因:一是饥不择食,难以对引进项目进行筛选分类;二是担心增加用地成本,生怕按相关行业建立专业园区,偏偏这个园区没有项目进园,造成土地闲置;三是政绩观使然,既迫于上边压力,又被“前有标兵,后又追兵”所累,即使布局乱了套,也比没有项目进园强。最主要的是缺乏科学规划,或没有严格按规划来实施,有无规划一个样。其实,一个工业园区不能“四面出击”搞“小而全”,而应突出重点、突出主导支撑产业,以此建立专业工业带。这既利于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又利于统一建设基础设施,统一进行治污和监督管理;既利于体现园区特色,又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发展。因此,乡镇人大应从审议工业发展规划入手,督促政府合理布局专业园区。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合德镇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