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1年第11期
我党加强学风建设的基本经验
----纪念建党90周年
◎ 李抒望
  非学无以立党兴党,非学无以治国安邦。对于一个严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树立正确的学风,认真总结党成立90年来学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学风建设,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
  关于学风问题,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真学、真信、真用”。其中,真信是前提。我们为什么必须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别的主义?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一百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人民正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长期奋斗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武器,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近代以来,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先进的中国人尝试过、寻觅过西方的各种思想武器。欧洲的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等,都在我国先后出现过甚至流行过,又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因为它们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以科学的宇宙观,为中国先进分子提供了“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注重实践,也注重理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经过艰辛探索,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个理论体系,包含一系列独创性成果,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历史和现实表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就谈不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坚持。加强学风建设,首要的贯穿始终的问题,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为什么说学风问题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道理就在这里。
      二、加强学风建设,必须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毛泽东向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发出的号召,后来便成为领导干部加强理论修养的一句流行语。所谓“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其要义是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掌握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理论形态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继承者的观点、学说的体系,由“一整块钢铁”组成的科学体系,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严整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它从这三个基本方面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规律作了深刻的揭示。正像现实生活诸方面的有机统一一样,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这三个方面也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必须从基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上去把握马克思主义,而不能把马克思主义肢解和割裂开来,或把它的一些个别论断绝对化与神圣化。毛泽东始终强调,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准确地而不是随意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历史上,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主要表现就是歪曲、肢解和割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摘取和曲解其中的只言片语,去代替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精神。林彪就是这样的典型。林彪提出学习毛泽东著作用不着系统地学,主要是背若干警句,“我们不要背那么多,背上那么几十句,就差不多了”。这一套“走捷径”、“找窍门”、“背警句”的做法,完全不顾革命导师论述问题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照抄照搬,割裂、曲解毛泽东思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结束“十年动乱”后,邓小平在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同它们的个别论断明确地区分开来的原则。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学习理论包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要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学懂弄通,掌握精神实质。
      三、加强学风建设,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实践马克思主义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15页)。理论联系实际,实践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根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实践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的独特经验,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所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使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科学回答时代课题;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前后,包括现在,我们党也经常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等表述方式。应该说,这些表述方式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前者在学理上更加精确细致,后者在语言上更加简洁通俗而已。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都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展开的。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时,毛泽东曾十分形象地说,是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当然,实际过程要复杂得多。那是一代人的探索,漂洋过海到处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严格地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我们找来的。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就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要把从西方寻找来的真理,变成改造东方大国的武器,形成中国革命的理论,引导革命取得胜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必然遇到许多特殊和复杂的问题,甚至付出巨大代价。其实,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过程及其结果,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年,毛泽东就告诫全党要“有的放矢”,一定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箭,射中国革命的靶子。所谓“有的放矢”,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大的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反复探索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国内国际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指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四、加强学风建设,必须推进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109页)邓小平强调,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推进理论创新,是党的学风建设的核心和精髓。加强学风建设,推进理论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生长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自觉地把我们的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其次要扎根实践。社会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源泉,离开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理论就一事无成。理论创新只有扎根于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朝气蓬勃的创造活动,从中获得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才能不断研究和解决新征程上遇到的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三是要具有世界眼光。坚持立足中国与放眼世界的辩证统一,这是理论创新的战略要求。任何理论创新,都是全方位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结晶。为了实现理论创新,我们必须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世界发展的全局上把握其基本特点和总体趋势,进而作出新的回答和新的判断。四是要发扬民主。邓小平曾非常深刻地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4页),民主也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条件。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理论创新停滞的时期,都是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的时期。只有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只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才能形成一种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发挥出来,才能实现真正的理论创新。五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一方面,理论创新成果只有通过制度化,才能有效发挥理论的巨大作用,才不会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推动实践发展,在新的实践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从而促进理论的更进一步创新。只有将理论创新的成果制度化,建立和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才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作者系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