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2年第5期
让以人为本成为我们文化建设的旗帜
◎ 李抒望

在谈到我国文化发展的旨归时,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中央所坚持的这条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人为本的道路,蕴含着我国文化建设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

  一、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

  人民性历来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化繁荣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重大原则问题,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价值,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人民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归宿与目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定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秉持我国文化建设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把文化发展的这个原则贯穿于文化改革建设的各个领域。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其实质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早就提出来的理论构想,是人类的崇高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目标。先进文化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先进文化是包括一切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现律,代表人类发展方向,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其中,最主要的是优秀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知识两个方面。思想道德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对人类文明有巨大的历史作用。科学知识是理想人格塑造的重要条件,在科学真理的引导下,人们的认识和行为更加趋于客观实际,有利于培养具有现实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人格特征。先进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理想人格的灵魂。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实践文化建设中的以人为本,最关键之点在于,要使得现实的文化建设有利于现实的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现实文化建设有许许多多方面,就形态区分,有物质的、政治的、精神的、社会的文化建设;就空间区分,有本民族与外民族的、东方的与西方的、此地区与彼地区的文化建设;就形式区分,有哲学的、伦理道德的、政治法律思想的、文学艺术的、宗教信仰的文化建设;就时间区分,有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后现代的文化建设等等。所有这些文化建设,都要在是否有利于现实的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的这杆秤的衡量下,得到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必须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导向是文化发展繁荣的根本指针,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把握文化创造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的根本坐标,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大众情怀、摒弃小众意识,想问题、做事情都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都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敏锐感知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所疑所惑、所乐所得。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服务群众作为基点和归宿,感知群众冷暖、关注群众诉求,多宣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多表现平凡人物的精神世界,在文化生产中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体察人民群众的愿望、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要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要求,贯穿于文化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深入了解人民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习惯,依照他们的品味和情趣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和传播艺术,努力把深奥理论通俗化、抽象思维形象化,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和传输精神食粮,不断提高文化发展成果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二、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

  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追溯文化的起源,无论是作为观念形态的价值理念、道德情操,还是作为艺术形式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都源自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人民大众不仅创造着文化,也不断传承发展着文化。在谈到文化的源和流时,毛泽东曾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60页)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是一个根本特征。那种认为文化是少数人把玩、少数人享用的观点,同社会主义文化观是完全背离的。人民群众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群众。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这就明确了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源泉问题,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我们的文化建设真正包含人民群众的自主选择和实践智慧。
  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我们的文化发展就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程度日益提高,广大群众对文化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能不能更加广泛地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已成为文化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要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进一步完善政策、拓展渠道、丰富载体,充分挖掘运用各方面的文化资源,畅通人们投身文化建设的途径,使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角。群众自己的创造、自己的演绎最鲜活、最生动,也最容易得到广泛的认同。要积极鼓励群众的创新创造,支持群众自我教育、自办文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大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千方百计保护好、发挥好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让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要汲取群众智慧营养,从人民群众实践中获取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群众处在实践第一线,对事物的观察、对情况的了解更细致、更透彻、更深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完善工作思路。谋划工作、制定规划、出台政策,都要尽可能地扩大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范围,都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闭门造车”、“唱独角戏”,就难以作出科学决策,更难以在群众中得到落实。要深深植根于群众的实践土壤,深入到群众中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老百姓朴素的话语中提炼闪光的思想,从民间鲜活的艺术中萃取创造的元素,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探寻打开工作思路的钥匙,推动文化工作不断推陈出新、有所突破。
  要坚持由群众评判,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文化发展的第一标准。标准体现工作导向,反映价值取向。以什么为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实质上是一个对谁负责、让谁满意的问题。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规范,还是评选评比、考核表彰,都要注重群众评价,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评价、自我认可。坚持群众标准、由群众来评判,不能走过场,必须具有约束力,群众赞成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群众反对的就坚决纠正。要经常看一看我们的工作是不是按照群众的要求在展开,看一看有哪些措施和办法还需要改进,让群众真满意、而不是“被满意”,使文化建设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三、始终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文化,人民群众既是文化建设的创造主体,也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而“共建”的目的在于“共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的必然归宿,是我们党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集中反映,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目标。
  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那就是矢志不渝地把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党和政府向人民的庄严承诺。兑现承诺的关键在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加大公共财政的文化投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全覆盖与公共文化品的丰富优质,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中扩大文化消费空间,缩小东中西“地区差”和城乡“剪刀差”,在把文化建设成果这块蛋糕迅速做大的同时努力实现利益公平分配。做大成果与分配公平是彼此互相制约的动态结构矛盾,是公平性与效率性在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如果我们不能给予协调平衡和矛盾消解,那么文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就会受到严重制约,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会成为没有任何绩效标杆的空洞口号,人民群众就会在失去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中得不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实惠。
  其次要调动两种积极性,即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政府和广大文化工作者在文化服务、文化生产和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参与主体的主人翁精神。各级政府和广大文化工作者,必须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推进中保持旺盛的文化建设热情、一丝不能懈怠的文化发展使命以及全心全意的文化服务精神,必须在民族精神建构、社会文化理性弘扬、个体审美风尚培育以及大众娱乐满足等不同文化价值层面都能有我们这个时代的杰出作为。与此同时,还必须改变文化工作的单向行为模式和一厢情愿主张,通过卓有成效的政策激励和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工作抓手,让不同形式的群众文化组织和不同方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春潮涌动,使亿万人民群众自觉成为文化生活的参与主体、文化服务的志愿主流以及文化创造的自发主力。只有两个积极性同时涌动迸发,才会出现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也共同享有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坚持统筹兼顾,坚持共同富裕。统筹兼顾是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正确处理文化领域内部矛盾和文化建设外部失衡关系中的科学思路,牵涉到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中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服务与文化消费、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文化精神与文化娱乐、公共投入与私人捐助、政府公共文化政策与部门文化利益贴现等纠结关系。这些不同层次、不同维度、不同语义指涉内的纠结,从不同角度直接抑或间接地影响到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只有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系统谋划,因势利导,分类调节,才能迎来共享文化成果的理想文化发展格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体制的必然要求,是改革开放30多年文化建设硕果累累后人民群众文化利益诉求的强烈心声,是公平正义价值原则在现代社会文化利益分配中的集中体现。坚持共同富裕,公共财政文化支出必须沉下去,沉到基层社区、广大农村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改变热衷于中心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和少数人文化意志支配的被动局面;必须形成社会文化调节的公共文化政策系统及其相应的工具功能发挥机制,实现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政策功能覆盖,使文化资源、文化设施、文化成果和文化服务在全国范围获得更合理、更有效和更均衡的充分利用,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获得坚强的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临沂市委党校)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