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2年第9期
“无所为”有时是“有所为”
◎ 本刊评论员
  在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埋头苦干大抵是最让人称道的了。人们赞美所谓的“老黄牛精神”其实就是赞美这种埋头苦干的精神。而对那些“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智者,却怎么也赞美不起来,这是不公平的。
  史载,西汉王朝的曹参继萧何为相,“举事无所变更,一尊萧何约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萧规曹随”。对于曹参的这种“无所作为”,包括汉惠帝刘盈在内的诸多人不理解。一次早朝,汉惠帝质问曹参为何如此?曹参对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陛下的能力比不比得上汉高祖)汉惠帝说:“朕乃安敢望先帝!”(我怎么敢比先帝)曹参说:“臣孰与萧何贤?”(我的能力比不比得上萧何)汉惠帝说:“君似不及也。”(你似乎不如萧何)曹参说:“陛下言是也。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尊而勿失,不亦可乎!”(陛下说得对,先帝与萧何共同平定天下,法令规章十分完备。而今陛下袖手高坐,我们尽忠职守,谨慎遵循,岂不应该)汉惠帝说:“善。”曹参为相三年,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忽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萧何制定法律,明白而易于遵守。曹参为相,谨慎遵守。无为而治,民心安宁)(《钢鉴易知录》第一卷第260页)
  这段史料说明,“无为而治”有时也是一种“良治”,“无所为”有时也是“有所为”,究竟是“有所为”还是“有所不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曹参自知不如萧何,一切遵从萧何法度,自己不再搞所谓的“政绩工程”,此初衷不可谓不佳,既省却了许多心思,又可以使百姓少受折腾,安居乐业。如果不是这样,曹参上任不顾条件也来个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也想着“当宰相一任留下点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那么对百姓而言,恐怕不是福而是祸。
  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评价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就不能单从“干事”或“不干事”上着眼,而应该从社会效果上着眼,从老百姓是否得到实惠方面着眼。干事而不讲科学,劳民伤财,恰如城市建设中“在不该建的地方建了不该建的东西”,此种“干事”非但不能提倡,不能褒奖,反而应该批评,应该否定。因为此种事干得越多,人民受的损失越大。须知,城市建设中一旦在“在不该建的地方建了不该建的东西”,浪费巨大不说,而且想抹掉十分困难。不干事呢?有时也并不是坏事。我们还是以城市建设为例,如果那些不该建的东西我们当初“不建”,岂不也是一份功劳、一份贡献。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对这种“不建”的功劳,往往视而不见。建了拆、拆了建是政绩,避免建和避免拆的却不是政绩,这和“只奖励救火的而看不见避免失火的”同出一辙。
  有道是,能快不快谓之惰,难快硬快谓之浮,能上则上谓之敏,健中思疾谓之智。我想,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该快的快,该慢的慢,该建的建,该不建的不建,因为有时候“无所为”也是一份功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