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2年第11期
让干部知道“风险”、不敢“冒险”、力求“保险”
◎ 沈小平

“治已病”不如“治未病”。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和制度建设,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原则和根本举措。落实这一原则和举措,就要高度重视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工作,真正让党员干部知道“风险”、不敢“冒险”、力求“保险”,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干部失足,确保权力行使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
  让干部知道“风险”,就要教育引导干部充分认识权力是柄双刃剑,为民则利,为己则害。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廉与德、能、勤、绩的关系,就好比“0”与“1”、“2”、“3”、“4”相乘的关系,一旦清廉出了问题,一切都是徒劳,为事业、家庭等付出的努力都将是“0”。一些领导干部在诱惑面前之所以不能做到高度警惕、防微杜渐,说到底还是权力观发生偏差,把权力当作为个人、家庭和小集团牟取利益的手段,结果导致私欲膨胀,一发而不可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党员干部特别是握有权力的领导干部有可能成为各种“糖衣炮弹”的攻击对象,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提高精神境界,筑牢拒腐防变堤防。只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正确地对待和使用权力,自觉克服从众随大流、“小恩小惠无伤大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心理,慎重对待每一次诱惑特别是第一次诱惑,不能有丝毫贪恋,不能留任何余地,才能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自觉地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
  让干部不敢“冒险”,就要对腐败“零容忍”,保持惩腐高压态势,震慑腐败分子。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加强监督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反腐倡廉取信于民的重要体现。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铤而走险,无视组织告诫,就是因为他们看到很多腐败分子没有查处出来,腐败的盈利很大,盈利大的结果无形中助长了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只有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决不能姑息,决不能手软,让他们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后悔莫及,承担昂贵的“腐败成本”,支付惨重的政治、经济、人格代价,才能向人民表明党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才能遏制住腐败现象的滋生。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提高腐败行为的被“惩治率”,才能教育警醒干部,打消侥幸、不敢“冒险”。
  让干部力求“保险”,就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优化从政环境,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反腐败斗争实践表明,失去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不到位,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原因。从查处的大案要案看,涉案单位都存在监督缺位或监督流于形式的问题,教训极其深刻。权力制约机制既是权力正确行使的保证,也是对权力进行监督的基础。只有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才能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当前,要着重抓住那些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最大限度地减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体制机制漏洞,做到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顺畅、监督更加有力,既保证权力高效运行,又保证权力正确行使,从源头上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问题的发生。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
责编:关玉生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