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2年第13期
公正是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 李抒望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以实现社会公正为己任。从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对社会公正不懈追求的结果,就是带领中国人民结束了长达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对社会公正不懈追求的结果,就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创造了世界现代史甚至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并使数亿民众初步摆脱了贫困,大面积地改善了民生。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交织,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和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我们执政党面前。可以说,当前社会上的许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公正问题联系在一起。妥善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公正的基本原则
  
  公正是一个涉及伦理学、哲学、政治学、法学等的跨学科命题。一般而言,社会公正是社会成员对社会是否“合意”的一种价值评判,其实质是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权利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每个人都能得到其所应得的;同时,各种义务由社会成员合理承担。而要实现这种合理的分配与承担,就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公正既体现为一种价值理念,也体现为一种制度安排;既可视为一种原则和标准,也可视为一种状态和结果。其基本精神和原则有以下几点:
一是基本权利保证的原则。在现代社会中,社会运转必须以宪法规定为依据,社会公正必须保证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实现。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社会公正的底线。还必须看到,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社会成员基本权利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全面确立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但无论如何,生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以及社会保障权是发展中国家的每个社会成员所必须拥有的。

  二是机会平等的原则。机会平等的原则有三层具体的含义:其一是生存与发展机会起点的平等,换言之,凡是具有同样潜能的社会成员应当拥有同样的起点,以便争取同样的前景。这是机会平等原则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其二是机会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也即机会的实现过程必须排除一切非正常因素如任何特权的干扰。其三是承认并尊重社会成员在发展潜力方面的“自然”差异,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机会拥有方面的某些“不平等”。

  三是按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在社会财富等资源的形成过程中以及与此有所关联的事情中,每个社会成员所投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可能是相同的,因而各自对于社会的具体贡献是有差别的。按照贡献进行分配,是把个体人对社会的具体贡献同自身的切身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有利于调动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   
四是社会调剂的原则。所谓社会调剂,是指立足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对于初次分配之后的社会利益格局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使广大社会成员普遍地不断得到由发展所带来的收益,进而使社会发展的质量不断地有所提升。通过社会调剂,可以逐步实现人人共享、普遍受益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消除许多不平等的因素,防范大量风险性的因素,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健康成长。

二、公正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公正观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的社会公正思想,主要可分为男女平等、干群平等、国格平等、财富平等以及对公正社会的理想设计等内容。邓小平将社会公正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公正,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体现在治国理念和推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之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对社会公正问题的理论思考与当今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利益问题、权利问题置于社会公正的重要位置,使社会公正的人文价值关怀得到了极大提升。

三、高度重视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一个人人普遍受益的过程。以此为基础,我国从各个方面加大对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护,在实现社会公正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在社会公正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甚至还很严重。主要是贫富差距拉大,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不同地域间收入差别比较突出;某些公职人员和国企管理人员的严重腐败现象引起人民群众极端不满;社会问题和社会纠纷诸如因土地征用、房屋强行拆迁、执法不公、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上学难、就业难、就医难、房价高企、食品药品缺乏安全等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各种社会矛盾的结点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诉求。
  与促进发展相比,推进社会公正的任务更加艰巨。一是公正问题正在成为全局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规模越来越大,全社会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相关性超出以往任何时期,人们对于公正的判断标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不能加快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不公正现象,人民群众的不公平感就会增强,社会矛盾就容易激化,久而久之,就容易使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二是公正问题严重影响发展。当前公正问题突出反映在收入分配领域,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导致多数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无法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从而导致社会消费能力无法同步提高,严重影响内需的扩大,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三是公正问题影响改革进程与党的形象。在我国改革之初,各阶层人民普遍受改革之惠,普遍积极支持改革。由于体制转轨尚未完成,不公正现象在一些领域出现,使得一些人对改革产生了怀疑和动摇。长此以往,改革就可能失去一部分群众基础,改革的进程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党的形象和执政地位。

四、坚持以改革促公正

  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公正,最根本的路径选择仍然是深化改革,坚持以改革促公正。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做大蛋糕,为实现社会公正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应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举措,努力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实现公正提供更加坚实的政治保障。必须看到,人民群众追求社会公正的呼声越来越高,维权意识和政治诉求不断提升,如果不能积极稳妥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就缺乏动力,公正就难以实现。因此,在我国经济社会处于大变革和快速发展变化时期,政治体制改革不仅不能停步,还必须积极稳妥推进。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深化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必须明确,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关键是“社会公正”,其核心是把民生问题纳入到体制性层面加以解决,健全完善体系化制度安排,并取得新的实质性的突破。用比较简洁易懂的语言来概括,可以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看成是对社会公正直接而生动的表达。

(作者单位:中共临沂市委党校)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