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3年第1期
美丽中国 永续发展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粗浅体会
◎ 张士英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篇旗帜鲜明、思想深刻、部署全面、求真务实、促人奋进的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纲领性文献。《报告》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涵着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新亮点,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三位一体”总布局一直延续到党的十七大拓展为“四位一体”(增加社会建设),再到党的十八大拓展为“五位一体”(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并写入修改后的新党章,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现实国情、对祖国未来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彰显执政党治国理政理念的进一步升华。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攻坚工程,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将会带来一次划时代的文明历程的变革。届时,无论生产方式、发展模式还是生活方式、消费模式,都会发生一系列新的深刻的变化。试想,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让国人都喝上干净的水,都呼吸到清新空气,都吃上安全食品,住进整洁的村庄或宜居的社区,在不少地方还看到茂密的森林和广阔的草原,使人心悦畅快,健康长寿,并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良田,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到那时,人们该是多么高兴地齐声欢呼: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五位一体”是个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需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些根本要领,并将其融入到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和过程,以体现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要求,万万不可顾此失彼、功亏一篑。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的工作很多、很繁重,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要下功夫、用气力、见成效,这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第一,我国农村人口中大约有4.5亿劳动力,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已达2.7亿,粮食生产始终是个大问题。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节约集约使用土地,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绝对不能突破,给子孙后代留下生命线。第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效益才是最大效益。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决不能再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生态恶化的发展路子。第三,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节能减排,治理环境污染,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第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把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制度化,从法治层面上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保证生态文明永续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常言说得好,万丈高楼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繁重,任务艰巨,涉及方方面面。关键是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在生产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是硬道理,决不能有丝毫动摇。但是,发展不能不计后果,如果以破坏资源、污染环境、恶化生态为代价,这样的发展就没有道理,所以,不能硬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篇大文章,任重道远。那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应当从哪里起步呢?我认为,当前就广大农村来说,第一,宣传教育广大村民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人人参与。须知,保护环境就是维护健康。第二,广泛发动群众,进一步搞好植树造林,努力提高绿化水平。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即使现有46亿亩林地全部造上林,覆盖率也只有2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第三,凡有条件的农村,都要大力推广沼气,利用当地雄厚的秸秆和其他柴草资源搞好气化,供做饭、取暖等生活用燃料,并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洗澡。第四,各大村落都配备环卫人员,及时打扫卫生,清除垃圾,保持村容村貌整洁干净。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有着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它可以调节气候,增加雨量,美化环境,增长财富。一棵树就是一个存折,一片林就是一个小银行,用就取(刨树),不用就在那里存着,年年生息,何乐而不为呢?再说,村有村界,地有地边,唯有宇宙空间、阳光雨露、风能冰雪,是国际公共财产,不需“签证和付费”,谁用归谁所有。早用早受益,晚用晚受益。植树造林,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选和起步项目,易启动,见效快,应下大力推进。
  为了搞好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首先要摸清山区、丘陵、平原、水田、旱地以及土壤PH值(酸碱度)等基本情况,然后制订科学发展规划,做到适地适树,一茬接一茬搞,一代接一代干,长久坚持,必有所得。第二,像欲盖房先要备料一样,要植树就得培育优质大苗,根据发展生态林、民生林或经济林的不同要求而选育苗种,包括城市也应利用空闲地段以及马路中间隔离带,培育自己需用的树种树苗。只要培育出充裕的优质苗木,植树造林就不成问题。第三,总结推广植树造林的先进典型经验,使其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执意带领干部群众到大亮山造林,一干就是22年,使5.6万亩山场披上绿装,郁郁葱葱;山西省右玉县18任县委书记,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连续奋战60年,使昔日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全县林木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0.3%上升到2010年52%;还有新疆石河子市,全城几乎都是果树,花果飘香,景色宜人。在省内也有许多好的典型,如迁西县在全国首创“围山转”整地造林模式,“山顶松槐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脚瓜果梨桃”。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2.5%,先后荣获“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他们大力推广林菌、林粮、林牧、林药四大林下经济模式。京东板栗(主要产地迁安、迁西)享誉国内外,目前全县板栗种植规模达4200万株,农民人均板栗纯收入2600多元,占到年收入的28.6%;邢台县前南峪村几千亩山场都是栗子、苹果、核桃树和用材林,成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内丘县岗底村几千亩山场都是苹果树,他们在专家指导下,采用高新技术,所产优质果品享誉省内外,特等级苹果一个卖到50元,靠苹果一项致富了全村;临西县东留善固村几十年植树不停,目前人均300棵树(包括果树),林木覆盖率达到65%,成为全国绿化千佳村。第四,制订与植树造林相关的政策和规定。建设美丽中国,要靠政策硬约束,要靠制度来呵护。首先,确定林权,树归谁所有谁受益;随后紧跟上管护责任制,保栽、保活、保见成效;还要有考核、奖惩办法,以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让我们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通过劳动、智慧和汗水,努力建设生态文明,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作者系河北省离休老干部)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