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3年第23期
党员干部面对错误言论要敢于“发声”
◎ 沈小平
  “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总书记“8·19”讲话中的精辟论断,既为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也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是在舆论阵地争夺激烈的形势下,面对错误言论要敢于“发声”。看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成熟、能否担当重任,一个重要方面就看他重不重视、善不善于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掌握“话语权”。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既有昂扬向上的主旋律及和谐的伴音、和声,也有喧嚣刺耳的杂音、噪音,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相互交织。不少领导干部面对杂音、噪音特别是错误言论时,哪怕有理也不敢“发声”。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人出于“爱惜羽毛”的考虑,当起了“开明绅士”,对大是大非问题绕着走,态度暧昧,独善其身。正是在这样的沉默之中,在听不到权威声音的干扰之下,有些人的信仰动摇了,有些人的意志不坚定了,有些人对政府产生了不信任,有些人对领导干部和党员产生了隔膜。
  话语权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领导干部掌握各种资源,最了解情况,也最有发言权。“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对那些恶意攻击、造谣生事的错误言论,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冲锋在前,带头和不良言论作斗争,以鲜明的态度主动“发声”,帮助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就能最大程度地消除分歧、凝聚共识。任凭舆论鼎沸甚至谣言扩散、矛盾激化藏头缩尾、装聋作哑,不仅损伤党和政府公信力,更贻误解决问题的时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敢于“发声”的底气源于政治定力。个别领导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糊里糊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政治定力。只有不断增强政治定力,提高在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的能力,始终保持高度政治警醒,筑牢思想防线,才能敢于向杂音、噪音以及错误言论“发声”,坚决批判、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敢于“发声”的底气源于担当精神。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干部是畏手畏脚、左右摇摆,还是敢抓敢管、积极作为,这是我们党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担当精神的重要方面。在大是大非面前,领导干部当“老好人”,其实是把舆论的主导权交给猜测和谣言。回应公众疑虑、化解社会矛盾,本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应尽职责。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敢于站在风口浪尖进行斗争,在原则问题上敢于“发声”,对侵害群众利益、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表明坚决反对的态度,才能促进社会理性声音形成,发挥社会主流价值观主导作用,营造出良好社会舆论。
  敢于“发声”的底气源于过硬本领。面对来自各个方面不同说法、繁杂声音,领导干部敢不敢发声,能不能作出清晰的判断,其实最考验一名领导干部的修养和素质。不善于表达自己,就会“被表达”;不主动回应诉求,就是放弃话语权。敢于“发声”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注重方法。这就要求在理念、手段和基层工作方面努力创新,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间、分寸和效果,不断提高“发声”的质量和水平,使发出的“声音”群众爱听爱传、产生共鸣。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