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4年第7期
《资治通鉴》
关于隋炀帝葬埋的几次记载
◎ 易水寒
  隋炀帝杨广究竟葬扬州何处?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论。清代嘉庆年间的大学士阮元认定隋炀帝陵位于扬州邗江的槐泗镇,并且捐修了隋炀帝陵墓。此陵经上世纪80年代多次整修,已成为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1995年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11月16日,中国考古学会在江苏省扬州市宣布,此前在扬州的西湖镇曹庄发掘出土的隋唐墓葬的主人确认为隋炀帝和萧后,考古还证实,在墓中发现了炀帝的牙齿和萧后的骨骸。从而否定了清代大学士阮元的认定。自此,人们才确定隋炀帝和萧后的最终埋葬地。然而,由于隋炀帝墓葬过于寒酸(主墓室仅6米多长,8米多宽),其规制根本不像一位帝王的墓葬,一些人仍然难以释放心中的疑云。
  那么,我们怎样来看待炀帝墓的“寒酸”呢?最近,我读《资治通鉴》发现此权威史籍对炀帝的几次墓葬都有较详细的记载,我把其列之于后,也许能消解你心中的疑云。
  第一,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等缢杀炀帝于江都宫城西阁,“萧后与宫人撤漆床板为小棺,与赵王杲同葬于西院流珠堂。”(《资治通鉴》第13卷第5782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这是通鉴对炀帝埋葬的第一次记载。
  第二,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八月,就是炀帝被缢杀后的第5个月,“隋江都太守陈稜求得炀帝之柩,取宇文化及及所留辇辂鼓吹,粗备天子仪伟,改葬于江都宫西吴公台下,其王公以下,皆列瘗于帝茔之侧。”(同上第5807页)这是通鉴对炀帝埋葬的第二次记载。
  第三,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八月,秦王李世民挥军江都,寻访炀帝灵柩,“改葬隋炀帝于扬州雷塘。”(同上第5939页)这是通鉴对炀帝埋葬的第三次记载。我们在扬州西湖镇曹庄所发掘的炀帝墓,就是李世民所改葬的墓。
  需要指出的是,李世民这次改葬炀帝,是落实其父高祖李渊的指示。因为李渊在武德二年(619年)六月就发布了“改葬炀帝及其子孙”的诏书,只是因为江都被江淮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子通所据,没有落实。这次改葬时,江都尽管已经归唐,但隋末丧乱尚未结束,突厥屡犯边,刘黑闼重新起义,江淮各割据势力多降而复叛,国家仍处于战乱之中,世民是在戎马倥偬中提兵至江都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为炀帝大修陵墓,草草改葬也是可能的。这恐怕才是炀帝墓室寒酸的主要原因。2013年11月16日,中国考古学会发布“扬州确认发现隋炀帝墓”的现场会上,有专家回答:“炀帝墓室太寒酸”时说:炀帝是亡国之君,唐太宗李世民将他改葬,墓室规格小,没有哀册应该是后朝对前代亡朝的一种政治态度。这种回答也许有对的成分,但至少是没有讲全。没有把李世民改葬时所处的背景讲进去。
  炀帝和萧后的墓葬,炀帝是第3次葬,萧后是第一次葬。史籍记载,杨广死后,宇文化及即霸占了包括萧后在内的炀帝后宫。萧后先是随宇文化及到了魏州(今河北大名),即而又到了山东的聊城。高祖武德二年(619年),窦建德破聊城,斩宇文化及,救出并善待萧后及隋之百官。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四月,身为突厥颉利可汗之妻的隋义成公主派使者到窦建德处迎萧后及南阳公主,“窦建德派一千余骑护送之,又传宇文化及首以献义成公主。”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春正月,突厥颉利所亲康苏密以隋萧后及炀帝之孙杨政道来降,萧后又辗转到了长安。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三月庚子,“萧后因病卒于长安,太宗诏复其位号,谥曰愍,使三品获葬,备鹵簿仪伟,送至江都,与炀帝合葬。”由此来看,隋亡后的萧后,受尽了凌辱和颠沛流离之苦,尝足了“没有国也就没有家”的滋味。
  另外,萧后墓为什么有完整的骸骨皆在于第一次葬;杨广墓为什么没有骨骸,原因也是因为经历多次葬。
责编:王 玮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