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4年第11期
让科技创新带动农业发展
——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报告”侧记
◎ 何金录 韦国清

2014年4月28日至29日,石家庄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认真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庆洲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我市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情况的报告》。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必须毫不动摇地抓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肯定成绩,客观评价工作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振琪等同志说,近年来,市政府及农口部门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蔬菜、水果、肉、蛋、奶实现“四季鲜”,城乡绿化率逐年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农田水利建设及节水灌溉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这些成绩应予充分肯定。 
  何金录等委员说,我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有三方面创新。一是强力推进基层农业科技区域站建设,全市17个农业县(市)建成115个区域站,并为区域站配备了投影仪、专家远程视频、服务车和监测设备,建成了“三电”(电力、电信、广播电视)合一的快易通农业科技服务大厅,改变了过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状况。 二是全市聘用了4086名村级农业技术员,由市县财政发给补贴,实现了每村最少一名农业技术员,把农业科技延伸到了田间地头。三是把现代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农村大喇叭有机结合起来, 在全市大力实施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即“新农村大喇叭” 工程,形成了以市农业局为中心,直接连通全市4200多个村的自动广播系统,每天定时自动播放惠农政策、农业科技信息、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等内容,把有关农业信息直接送到千家万户,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参加会前视察的步淑段等委员说,我市的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主要依托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已取得科技成果156项,培育新品种74个。我市培育的“石麦12号”、“石麦14号”等新品种实现了高产和节水的高度结合,为小麦的连年丰收奠定基础;“冀棉8号”、“石远321”等棉花新品种以其稳产高产、品质优良的特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长特别奖。郭进考、赵国忠成为我市农业科技战线的领军人物。这些成绩令人振奋。 
  指出问题, 找准科技创新中的薄弱点 
  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不仅对《报告》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而且对当前我市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马军、何金录、王生力三名委员在大会的审议发言中都讲到,市政府《关于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情况的报告》 内容不够全面,报告中只讲了种植业,没有包含养殖、林果、水利等方面的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而且讲成绩多,谈问题少,特别是没有认真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也没有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目标、措施和打算,需要认真研究并进一步完善。另外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些领导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仍显不够,存有“重工业、轻农业,重城镇建设、轻农业发展”的现象,对农业科技工作有“顾不上”、“不用管”的思想,认为“农民自己会种田”。二是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严重缺乏,存在断档危险。据统计,全市100多个区域站实际财政编制人员只有217人,占定编数的30%。部分区域站仍然存在自收自支、兼职现象。特别是在山区县,有的区域站有名无实,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很小。大部分区域站只有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方面的技术人员,而缺乏林业、水利、畜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服务功能存在短腿问题,且技术人员年龄均在40岁以上。三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全市农业项目点多面广,分摊到每个项目上就是杯水车薪,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据了解,市农科院招录了一名博士,月工资才3000多元。另外,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费严重不足,甚至有的县根本没有技术推广经费,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 
  提出措施,明确改进方向 
  针对存在的问题,大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志辉、副主任朱增海等同志说, 农业科技关乎农业丰收、农民致富、农村稳定、民族复兴。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到了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二。要确保每个人有饭吃、吃饱饭、吃好饭,必须以科技创新与推广为先导,大力发展以高产、优质、高效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因此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高度,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1号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的重要性,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现有的科技创新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各个环节,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促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强、富、美”目标尽快实现。 
  李晓华、刘书平等委员说,针对全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匮乏、断档、不稳定、招录困难等问题,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我市吸引人才的软硬环境。要在工资待遇、住房保障、创业环境、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倾斜,形成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张泽辉、刘国清等委员说,要不断创新人才招录机制,在有关部门统考统招的基础上,采取用人单位直接招录、人事部门监督的办法,让用人单位参与进来,使真正需要的农业科技人才能够来、愿意来、留得住,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避免过去“来的人不会干、会干的人来不了”的尴尬局面。同时,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和管理,培养本土留得住的人才,并使他们真正发挥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中的作用,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锡海等同志说,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落实基层农业技术区域站工作人员编制问题,按照省批复的全市编制人数623人,保证人员编制到位,不得挤占。对挤占挪用编制的有关县(市)区,要督促改正。同时对在区域站工作的人员,要加强专业培训,落实工资待遇,提高工作能力。要根据各区域站服务地区的不同特点,适当配备林业、水利、畜牧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对部分工作条件比较差的区域站,要加大硬件建设力度,购置必要的电脑、电视、投影、监测等设备,确保更好的为农服务。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张院生等同志说,我市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要有所分工,市级集中力量搞创新,县级以下则侧重以推广成熟的新技术为主。要树立“大农业”思想,在科技创新与推广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大农业涵盖农、林、水、畜、气象等各个领域,农业科技包括土壤分析、优种选育、田间管理、防疫灭病等诸多环节,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撑将无从谈起。希望市政府及有关方面,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财政科技投入优先领域,建立起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长效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引导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社会资本等进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对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好的高精尖项目要重点支持。王瑞文等代表建议,利用我市土壤含硒区域优势,发展富硒小麦、富硒玉米项目。要确保农业科技项目有充足的研发经费、推广经费、运行经费,特别要高度重视基层农业站所建设,保证充足的工作经费,充分调动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以促进我市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

责编:胡莉敏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