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4年第17期
闲话古人尊师
◎ 孙丽丽
  教师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
  在人类之初,父母长辈就是教师。因此有“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之说。
  据古籍记载,尧、舜、禹的时期已有大学,名“成均”,将富有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常识的老人集中起来,担负起了教育责任。他们最初的级别是“国老”与“庶老”。
  西周时期,学校分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是专门为京城的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乡学是建在地方上为一般奴隶主和庶民子弟设立的。学校教师,国学由京城大官担任,乡学由地方官吏担任。每年都举行隆重的典礼,以示“尊教重道”,旧时一般的家庭,堂屋供奉祖先牌位的上方,大多写“天地君亲师”,足见古人对老师的敬重。
  自唐代起,学校的教师,也就是书院的主持人,大都为品学兼优且负有声望的长者,除了书院,还有私塾、公学和义塾三大类,这也应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公学晚于私塾。私塾,是因家庭、家族需要而产生的,家庭承办的私塾只要有好塾师任教,亲戚子女,都会辗转托情让子女来上学,像巴金《家》中写到的高公馆的塾学一样。
  古人对老师的尊重是非常明显的。父母带孩子去私塾报名读书,要向私塾老师行叩拜之礼,还要对孔子牌位行叩拜大礼;在路上遇见老师要站在路边行礼,在家里遇见老师要行四拜之礼。尊师之道在古人眼里看得很重。《吕氏春秋·尊师》里言“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 
  在古代,教师称呼为“师”,后来出于对教师的尊重,“师”前面又加一“老”字。在古代教育史上,教师的来源、地位、知识能力虽不尽相同,但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是古代对老师的尊称。南唐尉迟《中朝故事》:“某乍到京国,未获参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古代,教育妇女的女老师,为女师。《诗·周南·葛覃》中的 “师,女师也。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古人又称教师为先生,《礼记》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历史上把老师称为“先生”,一直流传到近代。“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古代称教书者为“先生”,“私塾先生”或者“教书先生”等,这是对教书者的敬称。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相约拜师于程颐,有一天,夫子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两个人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再求教,当最后向夫子拜辞,出门时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
  清人梁章钜撰的《称谓录》说,“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古人以面向东为尊者的座位,请老师坐这个位置,可见汉明帝对老师的尊敬,老师的地位崇高。
  古代教师的地位很高,他们都是有功名的人,朝廷在礼节性方面都给予一定的尊崇。从另一个层面也体现了古人对治学之道的重视。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