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0年第3期
“不考语文”之惑
◎ 白玲岩
  1月23日、24日,由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东华大学等上海6所高校开展的自主招生测试中,有4所高校或放弃了对理科生考查语文科目,或规定全部考生仅测试数学和英语两科。“上海六所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的消息立即成了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我听到赞成的声音,觉得英语更加实用,自主招生考试并非高考,其功能侧重于选拔专业人才,之所以考英语,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不考语文不是因为语文不重要,而是考太多科目会给考生带来负担。但是,我听到的更多的是反对的声音,那是一种深广的社会情绪,是对语文、汉语、母语落寞的惆怅。
  语文对于中国人来说绝对不是一门学科这样简单,她是母语,是一种国家的情结,承载着厚重的中国文化,并以此影响着一代代学子对祖国的感情,塑造着他们的个性,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以及德育素质,专业人才离不开英语,难道能离得开母语吗?字不认识,词不达意、语句不顺……试问,您要怎么读懂专业的文章又要怎么搞定您专业的论文呢?时下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学生一方面忽略了对母语的学习,另一方面因为毕竟缺少英语环境而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这难免会产生“邯郸学步”的尴尬局面。“学科歧视”的问题不会让专业人才出类拔萃,而是让他们缺少了更多成为祖国栋梁的条件。作为中国人,首先要学好语文,这是绝对不能动摇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英文。学习英文,中文是基础。即便是查阅科学技术文献、写作论文,如果没有扎实的中文底子,没有完整的表达,没有清晰的逻辑思维,也会影响到英文水平的提升,以至影响其专业水准。英文再重要,也不应该放弃中文。
  母语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我们后天的学习不断充实的,从牙牙学语到简单的词汇和语句,再到现在我们可以用这个工具来学习其他的学科,丰富自己的知识,抒发自己的感慨,这都和我们不断学习母语是密切相关的。为什么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把我们最重要的母语弃之门外呢!说这是忘本是有点过了吗?那至少也是本末倒置吧。
  著名科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这位老先生可谓是理科的泰斗级人物吧,都可以辩证求实地说出这样理智和掷地有声的话。那么,那些说出“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的人,是不是要好好想想自己到底在说什么吧。
  不考语文,很有可能意味着不学语文。应试的考试制度往往是学生们学习的方向标,不考语文了,势必会造成大多数学生放弃对语文的学习。他们关注的只是分数而不是素质的培养。在这个语文素养本来就缺失的时代,重视语文的道路更是任重道远,常常听到电视台的主持人说出“圈养”(quan养)之类的话,“撞车”(chuang车)更是每天都可以听到的。网络的日渐普及,一种新的文字“污染”也开始了“蔓延”,“明              ”等垃圾式的东西,在不断地映入人们的眼帘。每每看到这些状况,都要替母语辛酸一下。语文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不仅仅是获得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而且与人的精神、情感塑造,以及对提高人的整体素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审时度势,万万不可放弃语文考试,这关系到一个人文化素质的培养,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和发扬。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也曾这样说过:“如果允许复旦单独招生的话,我建议第一门考语文,考完后就判卷,如果语文不及格,别的课就不用考了,因为连语文也没学好,还能把什么学好呢!”
  放下重理轻文的功利性思想,把社会与民族的责任再重新权衡一下,恐怕,就不会再有这些不该发生的事情。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