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0年第9期
“西南大旱” 给我们上了怎样一课?
◎ 陈英凤
    4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贵州旱灾最严重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先后到兴义市、兴仁县、安龙县,深入村寨,走访农户,慰问各族群众,到田间地头察看灾情,与干部群众共商抗旱救灾大计。这是今年以来温家宝总理三下西南,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人民网》4月6日)
    温家宝总理三下西南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西南旱情的高度重视,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面对“西南大旱”,不仅是灾区群众有切肤之痛,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置身其外。
    表面上看,西南大旱的成因是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但实际上,其背后是当地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结果。为追求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成丰产林其实是大功率“抽水机”,大面积种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差。其实,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又何止于此!据气象部门有关资料显示:由于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引发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过去40年里,北极冰厚度已经下跌了大约40%;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3倍,超过了过去的100年。
于是,在全球气候异常这个大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恶劣天气。3月22日是第18个“世界水日”,同时是第23个“中国水周”,然而,干旱与沙尘暴已经在这个以水为主题的时期内唱起了主角。从3月19日开始的北方强沙尘暴,使我国37个城市受到中重度污染。这次北方的沙尘暴还刮到福建,让许多市民始料未及。在许多人印象之中,沙尘暴这种天气只会发生在北方。
    环境变化、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无疑是巨大和深远的。接踵而至的极端天气、不断出现的自然灾害,给我们发出了强烈的信号,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掠夺式发展,是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保护环境就等于保护自己的生命,破坏和污染环境无异于慢性自杀。西南大旱再一次提醒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关注气象、关注全球变暖现象,是在关注我们的生存、发展和健康,也是在关注我们的未来。作为普通公民,保护环境,就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我们提倡的所谓“低碳生活”,不应该是一种时尚,而是从今往后代代相传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
责编:李韬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