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0年第13期
努力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
◎ 李抒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现在到2020年只剩下10年时间,在未来这段时间里,能否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否让社会主义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就在于我们能否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多年来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转变步伐还跟不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与抓紧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有效应对国际经济风险挑战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突显了我们经济发展方式之弊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经济增长过于粗放,长期形成的主要靠物质投入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外延型扩张模式难以为继。如果我们不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今后发展代价就会越来越大、空间就会越来越小、道路就会越走越艰难。反之,如果我们善于把握全局、抓住机遇,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市场的自发转变为改革的自觉,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那么,我们就能在长远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和有利地位,把握“后危机时代”的发展主动权,提升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置坐标。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明确战略目标,把握基本要求。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它是国家战略目标的产物,并服务于国家的整体需要和长远规划。第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按照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既着眼于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又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第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第三,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第四,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加快实施生态工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六,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针对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第八,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加快调整进口贸易结构,加快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大气力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政府部门要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忧患意识和节俭意识,努力推动经济发展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要改进政绩考核体系,改变以经济总量和速度指标为中心的考核方法,从对GDP的简单考核,转变为对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综合考核,引导各级政府按照新的要求去转变自己的职能,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优化结构、促进创新和提高效益上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规范竞争秩序,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性、市场供求状况和环境代价的资源价格体系。加强竞争制度建设,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竞争在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深化企业改革,培育市场主体,增强企业自主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动力。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保持出口和利用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促进贸易结构优化。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把利用外资和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引导外商投向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领域和高端制造环节。
  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转变发展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准。现在,我国已经从私人产品短缺时代进入到公共产品短缺的时代,未来一个时期社会体制改革要着眼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作为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此,必须加大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既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也要调整财政支出,政府要把自己所支付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集中投入到治安、司法、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就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确保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均等化,为社会健康、有效运行提供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安全、稳定、预期和公平环境。要努力扩大就业,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鼓励全民创业,要注重通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开启农村市场,要依靠结构性的改革,通过政策创新、体制改革、制度安排和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保证城乡一体化不断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要进一步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既要维护其公益性,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又要把握社会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调动各方面参与发展社会事业的积极性。
  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形成强大合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党的领导,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围绕科学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进科学发展,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坚定不移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把有效做法制度化、成功经验长效化,使集中教育和经常性工作有机衔接起来,在新起点上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取得新成效,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和体现到加快经济发展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工作中去。要围绕科学发展选准干部、配强班子、聚集人才、建设队伍,坚持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完善政绩考核体系,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要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积极作用。要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民主集中制、清正廉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学习掌握和善于运用贯穿于科学发展观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正确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工作。
(作者系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